从事环卫、垃圾处理等业务的企业究竟能够做到多大体量?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难回答。
在包括沪港深在内的国内资本市场上,截至最近的这个春节前夕,首创环保(600009)的市值达209.9亿元(人民币,下同),光大环境(HK0257)和盈峰环境(000967)市值也都超过150亿元,其他同领域上市公司的市值则普遍从数亿至数十亿元不等。
在国内,这批上市公司的体量应该属于顶级存在了!
但如果我告诉你有一家做环卫的企业,其最新的市值超过5800亿元人民币,股价超过1400元人民币/股,你信不信?虽然不可思议,但真的有!它存在于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它就是“美国废物管理”(Waste Management, Inc.,简称WM)。
图片来自“雪球”网站截图,单位:美元
靠垃圾年收入超过200亿美元,
净利润超23亿美元
在“美国废物管理”这个略有几分古怪且冗长的中文译名背后,是一个“巨无霸”级别的环卫服务、垃圾回收及资源化处理企业。为了方便,我们将在下文中直接使用其英文简称“WM”。
资料显示,WM的主要市场在北美。
截至2023年12月31日,WM在美国和加拿大拥有或运营着258个固体废物填埋场和5个安全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并管理着237座已封场的固体废物填埋场,从而构成了北美洲最大的填埋场网络。
在这些填埋场中,有21座填埋场安装有垃圾填埋气发电设施,有14座填埋场将收集到填埋气加工为可再生天然气(“RNG”)出售给天然气供应商,还有2个第三方项目通过管道将WM的垃圾填埋气体输送给工业客户,作为工业过程中化石燃料的直接替代品。
同时,公司还拥有或运营着332个垃圾压缩中转站,负责将客户产生的废物收集运送到中转站,经压缩后再用卡车或铁路转运至垃圾填埋场。
另外,WM还运营着102个可回收物回收设施。WM从住宅、商业和工业客户手中回收纸板、纸张、玻璃、金属、塑料、建筑和拆除材料以及其他回收商品,以供转售或转用于其他用途。
综上,WM的垃圾收集、回收、处理以及资源化基本形成了闭环,而自有的垃圾收转运体系及配套垃圾中转站、固体废物填埋场等设施,也可以有效降低WM的综合运营成本,提高利润率。
2023年,WM的收入为204.26亿美元,同比增加了7.28亿美元,增幅为3.7%;净利润为23.04亿美元,或稀释后每股收益5.66美元,2022年为22.38亿美元,或稀释后每股收益5.39美元;2023年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净额为47.19亿美元,2022年为45.36亿美元。
有趣的是,这么赚钱的WM手上竟然没有垃圾焚烧业务!其实,它也曾经有过,只是受困于北美地区的特殊情况,焚烧成本太高,竞争不过填埋,亏损不止,于是在2014年,WM将垃圾焚烧业务作为不良资产打包出售了,从此专注于垃圾的收集、转运、回收利用及填埋处理。结果,公司的利润率不降反升。这与国内的垃圾处理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另外,WM还曾进军中国市场。2009年,WM收购上海城投旗下的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40%股份,溢价达2.3亿元之多。但笔者查询上海环境的股权结构后发现,其中已无WM的身影,似已退出中国市场。
4.8万名员工,
人均薪酬+福利7.64万美元/年
截至2023年12月31日,WM在美国、加拿大和印度拥有约4.8万名全职员工,其中约4.46万名员工位于美国境内,3400名员工位于美国境外。
2023年,WM的人工和相关福利成本达36.69亿美元,其中包括工资、奖金、相关的工资税、保险和福利成本以及与合同工相关的成本劳动及相关福利,2022年这一数字为34.52亿美元,2021年为32.23亿美元,呈逐年提升态势。
WM提供的员工福利包括短期残疾福利、长期残疾福利、员工及其受抚养人的基本人寿保险以及员工和家庭援助福利,公司支付全部费用。医疗和牙科保险的费用与员工分摊,公司会支付大部分费用。另外,员工还可以享受诸如带薪休假和假期、心理健康服务、法律服务、灵活支出账户、受抚养人护理援助、收养援助、员工折扣和学生贷款再融资服务等其他重要福利。
另外,WM还注重员工的在工作场所之外的培训与学习。2021年,WM宣布为符合条件的员工和受抚养人支付100%的学费,用于四年制大学学位课程,以及高中同等学历等课程,还包括其他证书课程和研究生学位。
按36.69亿美元,4.8万名员工计算,WM员工的人均薪酬和福利平均为7.64万美元/年,折合人民币约54.95万元/年。
难得的是,WM对股东也不差!
2023年,WM宣布和支付的现金股息为11.36亿美元,即每股普通股2.80美元;2022年为10.77亿美元,即每股普通股2.60美元;2021年为9.7亿美元,即每股普通股2.30美元。
2023年12月,WM宣布将把2024年宣布的季度股息从每股0.70美元提高到0.75美元,比2023年宣布的季度股息增加7.1%。
当然,这点钱比起股票价格的上涨来,应该算是小钱了吧!
垃圾收运和填埋场运营服务,
商业化运作逻辑与国内完全不同
在研究WM的资料时,我们还发现,北美的垃圾收集、运输、回收,乃至填埋场运维服务的营收逻辑与国内完全不同。在国内,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政府为甲方,企业为乙方;企业为政府服务,政府向企业付费”的基础上的,但北美不完全是。
WM在公开资料中表示,其垃圾收运服务模式是这样的:
●对于商业和工业用户,通常签署三年的服务协议。协议项下的费用受以下因素影响:收集频率、我们(即WM自称,下同)提供的收集设备类型、收集的废物的类型和体积或重量、与处置设施的距离、人工成本、处置成本和一般市场因素。作为服务的一部分,我们向大多数客户提供钢制集装箱,以便在提货日期之间储存他们的固体废物。集装箱的大小和类型根据我们客户的需求和他们所在社区的限制而有所不同。许多被设计成可以机械吊起,要么排入卡车的压实料斗,要么直接进入处理场。通过使用这些集装箱,我们可以使用仅由一名员工操作的卡车为我们的大多数商业和工业客户提供服务。
●对于大多数住宅用户,我们与市政当局、房主协会或其他一些区域当局签订了合同或授予的特许经营权,该合同赋予我们在一个区域内为全部或部分房屋提供服务的专属权利。这些合同或特许经营权的期限通常为三到十年,通常反映各州法规允许的最高条款。我们还直接向住户提供个人包月项下的服务。住宅征收的费用,要么由市直机关或主管部门从其税收或服务收费中支付,要么由接受服务的居民直接支付。
第三方垃圾运输商在WM运营的填埋场倾倒垃圾则要缴纳“倾倒费”,其中包括WM建造、维护和关闭垃圾填埋场的成本,并要综合考量与替代处置设施的距离、填埋的固体废物的类型、重量或体积,以及竞争对手的报价。
这算不算“谁产生,谁付费”呢?
相约晋中!首期山西省环卫项目运营管理培训班10月底开班
2024-09-30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国内最大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正式上市!
1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