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岁末,桑德集团有限公司迎来成立30周年。
30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颇具意味的数字。
一个人的30岁被称为而立之年,意味从青涩走向成熟。
一家企业的30年其实并不多见,公开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年,集团企业平均也只有7-8年。
30年,在岁月的长河里如沧海一粟,但对一家企业而言,足以跨越山海,行程万里。
不可否认,近年来环境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与大洗牌。“活着就好”于民营环保企业来说,既是调侃,也是现实写照。
作为“中国民营环保企业的标杆”,桑德迄今还在坚持。在产业巨变、疫情肆虐的几年里,桑德虽饱受地方政府欠款、金融机构抽贷等影响而发展受阻,但仍坚守初心,勇担责任,持续保障民生项目的稳定运行。桑德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运营环境工程项目70余个,平均年处理污水超5亿吨,保障着全国50余座地级城市的民生。
知其难而图其远,身处逆境仍心怀天下,桑德用30载变与不变诠释了什么是初心与使命,令人心生敬意。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今天,我们以致敬之名,再次认识桑德。
01
创业艰难百战多
曾几何时,大佬们的创业史是媒体和书商们热衷挖掘的部分。文一波和他所创立的桑德也不例外。
于是,那些年我们见到过许多相似的“小作文”: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湖南湘潭贫苦之家;因身体原因,高考三次才圆了大学梦;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曾经单枪匹马拿下鞍钢和宝钢两个工业废水处理项目,才华和能力得以崭露;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国家化工部,捧了两年“金饭碗”,而后又在同学的怂恿下半推半就“下海”创业成立桑德;当资金和热情先后烧完,合伙人一走了之,而文一波选择留下来……
故事的走向相对清晰一致,可以说,文一波的创业开端和大多数我们熟知的第一代企业家的经历类似:白手起家、挂靠单位、由小到大——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1993年12月23日,北京桑德环境技术发展公司(桑德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注册成立。这一天,在后来被定立为桑德纪念日。
▲1993年,桑德诞生于海淀区皂君庙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
正如功成名就后许多故事就被打上“传奇”的标签一样,文一波和桑德创业初期的经历在后来的诸多报道中多少有些美化的成分。事实上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是怎样一段惊心动魄的岁月,甚至用“提心吊胆”、“狼狈不堪”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也不为过。
从搞学术做研究到做生意闯市场,仓促转换身份的文一波在起步阶段就体会了市场的残酷。当生活打开一扇门时,扑面而来的并不都是美好,更有各种接踵而至的麻烦。创业不再简单地遵循做学术那一套理论,摆在面前的问题错综复杂,如何通过科学管理让企业活下去,曾让彼时20多岁、理工科出身的文一波大伤脑筋。
多年以后,文一波在一档名为《波士堂》的访谈节目中坦言:“那段时间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公司就剩下几个人,每天在办公室里,既盼望电话响,又害怕电话响,因为有电话打来,有可能是有业务,也有可能是债主追债,没有消息反而是最好的消息。”
孤立无援,四处碰壁,对于名校毕业、捧过“金饭碗”的文一波来说,困难大得着实有些超乎想象。找主管单位借钱,没有;找银行贷款,不贷。折腾了几个月,不仅没赚到钱,而且还因为下海创业并在私营公司担任要职被原单位除名。做企业可能遇到的难题,桑德在那一年里基本都遇到了。
▲90年代,技术人员在简陋的环境中用原始的方式绘图
柳暗花明处,绝处逢生时。转机出现在翌年夏天——锦州啤酒厂废水处理设计和技术支持项目,令桑德迎来第一笔生意,虽然不大,但却给了文一波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也许,就是从那一刻起,桑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02
“我心一片磁针石”
很多人认识桑德,是从“中华碧水计划”开始的。
在此之前,桑德已经因为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率先提出工程总包EPC(交钥匙工程)模式,并承接实施了天津化工厂工业废水处理等大型项目而站稳脚跟。
▲1996年,桑德中标天津化工厂工业废水处理项目
但是,文一波始终觉得差点意思。技术派出身、在部委干过,如今又有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三个层面结合一分析,文一波意识到,当时环保行业并不受重视,有关部门和企业从技术到理念都存在很多误区,于是他想通过自己对技术、政策以及市场的理解,以一种可能的方式,通过自身实践去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甚至是变革。
于是,从1998年起,桑德开始思索如何以民营企业的身份参与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并不断为之奔走。无奈当时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和实力并不信任。“霸得蛮”的湖南伢子文一波把心一横:“既然不相信我,那我自己出钱建设,如果自己的承诺达不到,政府不用给我付费。”
这种自信不是凭空来的,除了多年的专业知识与经验积累,文一波其实还做了充足的准备功课。
1999年,中国首届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举办,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自莅临,政府领导、科技精英、名牌企业、金融机构纷纷到场。文一波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难得的宣传机会,一个关于“空中书法展”的创意旋即在脑海里浮现。他对资深广告人潘友林说,想在全国范围内邀请几位书法大师为高交会书写标语,然后把他们的作品做成上千平方米的布幅,打上桑德的标志,出现在深圳近百幢摩天大楼上……
起初,潘友林对这个创意是有顾虑的,但很快被文一波说服,在潘的运作下,文一波的“狂想”变成了现实——高交会前的某天,全国多位书法大师的作品突然从云中垂落于高楼大厦之上,顿时令鹏城翰墨飘香,议论纷纷。人们说,空中书法展格调高雅,形式抓人,是高交会期间最醒目的广告王牌;“桑德环保”几个大字在书法作品下方赫然登场,形象深入人心。没多久,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各大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幕后推手”桑德成功出圈。这一“骚操作”也为后来“中华碧水计划”的横空出世奠定了基础。
▲1999年,文一波主持召开“中华碧水计划”专题座谈会
1999年底,“中华碧水计划”震撼发布,一同提出的还有一句宣传口号:“我心一片磁针石,不实现中华碧水蓝天不罢休。”字字铿锵有力,道尽了桑德人的使命追求,以至于多少年来仍在桑德内部流传着。
在这一伟大计划里,桑德提倡的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指建设-经营-移交)因充分迎合了地方政府的需求,一经推出就备受关注。政府不用出资,就能解决市政建设中的棘手问题,这在当时是前所未见的。桑德也由此成为第一个将BOT模式引入中国,以解决市政污水处理问题的专业环保公司,而且,这个公司还是民营的。
打铁需趁热。2000年“两会”期间,桑德在《经济日报》上刊登名为《一个中国公民的环保建议——城市污水的全面解决方案》的整版文字广告,引起政府高层注意,相关部委领导做出批示,向其了解城市污水处理的问题,此举被认为开创了中国政治广告的先河。后来,桑德又在国家环保总局办公楼对面,树了一块面积达400平方米的广告牌,印着“中国城市污水全面解决方案BOT模式”的字样,成功引起上层的关注。
▲2000年,桑德在国家环保总局对面办公楼顶竖起广告牌
多方努力之下,桑德于2000年收获了第一个市政污水项目——北京肖家河污水处理厂项目,尽管最初设计规模只有2万吨/天,但这一项目对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全国第一个由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污水处理项目。2013年,该项目升级改造,在“不停产、不扩地、不降低出水标准”的前提下,仅用两年时间便完成升级至8万吨/天的改扩建工程 ,时至今日,肖家河污水处理厂都是北京地区小有名气的“网红”水厂。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BOT模式为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大规模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探索出一种可操作的商业模式,改变了国内整个水务行业的市场格局,促进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完善。
▲2003年,基础设施领域首个特许经营权签约仪式召开
桑德,不仅通过自身力量开启了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新纪元,而且由此奠定了中国环保产业领跑者的地位。
03
“逐鹿”资本与海外
如果说当年文一波创业带点被“逼上梁山”的味道,那么桑德搭上资本市场则“纯属偶然”。
熟悉桑德的人都知道,桑德曾经下辖两家上市公司,文一波也因此被业内调侃:不仅是个技术派的理工男,还是个资本运作的高手。
“我不是玩资本的,但资本会找到我。”文一波当年的回应有点戏谑意味,但也基本呈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因BOT大火以后,桑德迅速成为资本市场和投资人关注的焦点。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业务拓展至一定范畴时,必然会与资本市场发生联系。
▲2001年,桑德在五矿大厦的办公前台
2002年,为了争取更多项目融资,桑德准备筹备企业IPO,这时有人推荐了湖北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上市公司。经过一番缜密的思考与研究后,文一波决定借壳上市。之后,桑德把水务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并于2005年4月正式成立合加资源(后陆续更名为桑德环境、启迪桑德、启迪环境)。
从那以后,桑德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就密不可分了,渐渐地,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运作眼光和判断力。
2006年,当时的新加坡政府欲将水务板块打造成该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文一波觉得这是一个契机,便带领桑德开始了第二次上市征程。当年10月6日,桑德集团旗下水务公司伊普国际(后更名“桑德国际”)正式登陆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不久后又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之后,借助国际平台,桑德打通了海外市场水务项目的运作和销售渠道。
▲2006年,伊普国际在新加坡上市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曾这样写到:“决定战争胜利大小的关键因素不是先抢下一个山头或者一个阵地,而是抢下一个山头或者一个阵地后具有乘胜追击的能力。”
彼时,中国资本市场对环保产业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也没有形成有规模的水务机构投资者,而在海外,水务是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较早且已成熟的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批专业、成熟和具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和个人,他们需要一些好的水务投资平台,所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对桑德这样的民营环保公司来说有很大利好。
有了资本的加持,桑德很快触发了另一大脉门——海外市场。
2009年7月29日对于桑德来说是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桑德接到了沙特阿拉伯Tareeq Al-Matar 第九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中标通知书。8月5日,桑德召开新闻发布会,将这一喜讯公布于众。当天,彼时环保圈的“半壁江山”几乎都来了,共同见证了“桑德一小步,中国环保产业一大步”。
▲2009年8月,桑德召开挺进国际市场发布会
多年以后,桑德又以联合体的形式获得了孟加拉吉大港给水项目中标通知书。这两个海外项目都曾吸引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国际水务大鳄参与,其中不乏法国、日本、韩国等国众多跨国公司以及当地水务公司。桑德因其出色的设计、合理的报价在众多的投标人中脱颖而出,受到了海外业主的重点关注,最终拔得头筹。
桑德对海外项目的探索掀开了中国环保企业进军全球环境市场的序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环保企业的风采,注定将载入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史册。
04
打破“玻璃门”
在环保圈,文一波曾是出了名的“破局者”,在他的超前思维的带领下,桑德始终走在行业前沿。同时,致力打破“玻璃门”“弹簧门”,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
为了推动产业发展,桑德那些年做了很多提纲挈领的尝试,比如在全国多所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设立“桑德奖学金”、与科研院校合作设置“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为环境产业培养后备人才。但更具份量的事件是作为主要发起单位,桑德首倡成立了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
▲2007年6月,环境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
彼时,业内普遍共识:政策的无常、国企的挤压,是民营环保企业发展最大的掣肘之处。尽管桑德曾经靠“中华碧水计划”推动了相关政策和市场的放开,但力度依旧不够,阻碍民营环保企业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其实不单是民营企业,整个环保行业都面临这种尴尬。
不破则不立。2006年12月,由桑德集团牵头,首创集团、金州集团、威立雅水务、中法水务等50多家行业内企业共同发起的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正式向全国工商联提出申请。翌年6月,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成立大会。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出席了大会。参加此次成立大会的还有同业协会、兄弟商会等机构的负责人,以及行业内的权威专家人士等。中国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等30余家中外媒体纷纷参与了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环境商会发起成员覆盖了中国环境服务业绝大多数最具实力的代表性企业,是名符其实的行业先进代表。
▲2007年6月,文一波当选环境商会首任会长
作为重要发起人之一,文一波被推选为环境商会首任会长,他在任期间,对于环境商会的功能及定位给予了强化: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之间的自律,规范市场的秩序。
在其影响下,环保市场标准越发趋于理性化,环保产业曾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度形成过国企、外企、民企“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此后,每年“两会”期间,环境商会通过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提交有关环保产业发展的议案,都会得到高度重视,在行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鉴于文一波及桑德对环境产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环境商会在近年仍授予文一波荣誉会长及创会会长的称号。
05
乡镇治污的王者
业内评价桑德,企业发展过程中每一次变革都踩中了时代的“电门”,EPC如此,BOT如此,SMART亦是如此。SMART是桑德开创的乡镇污水治理新模式,也是令桑德日后成为乡镇治污领域最强王者的根本。
2011年前后,当大批环保企业还在市政污水处理领域你追我赶的时候,桑德已将视角放到鲜有人问津的乡镇市场。彼时,桑德市场人员在做业务时发现,广大乡镇地区污水治理领域长期以来几乎是空白。而且,许多市县即使有乡镇级的污水处理工程,其实际运行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乡镇地区的特殊条件和要求表明照搬市政污水治理那一套行不通。
▲2011年,长沙县乡镇污水处理项目签约仪式
为了解决乡镇水务项目长期面临“有女愁嫁”的尴尬局面,桑德提出了“打捆”治理乡镇污水的新模式。
桑德首先选中的是湖南省长沙县。与大多数中国村镇一样,长沙县整个农村集镇每年污水排放量达2500万吨,数字不可谓不大。长沙县不是没想过治理,但却不希望工程建成后沦为“晒太阳”工程,因此,长沙县曾多次与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探讨治污方法,并多次举行项目招标会议。但一连几次招标下来,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大多数公司只对建设有兴趣,对运营有兴趣的公司则报价极高,让长沙县望而却步。
就在长沙县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工程无人问津时,桑德主动找到了长沙县环保局,表示愿意合作。这令长沙县政府领导多少有些意外:“如果只为了工程建设就不用往下谈了,如果是为了日后的运营,那才有话题。”
令对方没想到的是,桑德对这个观点却是十分认同。在集中深入的商讨后,双方很快就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协议规定,桑德集团在长沙县开工建设1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加上原已建成的2座水厂,18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统一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BOT打捆模式,经营权为30年,污水处理费将与当地自来水费打包收取。桑德管这种模式叫做TOT模式,TOT是英文Transfer-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移交-经营-移交。
在那个移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长沙县乡镇治污模式很快通过报纸、电视传遍全国。有了早年“中华碧水计划”的运作经验,桑德果断将“打捆”商业模式进行大规模复制,几年时间,就在全国拿下几十个乡镇污水处理项目,涉及村镇近600个。
▲2012年,桑德长沙县乡镇污水处理项目落成
结合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支持政策,桑德几经打磨,最终将这种乡镇治污的新模式确定为SMART技术解决方案。桑德充分发挥在技术、资金、管理和产业链的优势,通过集约化、模块化及集群化管理,大大简化了操作管理,节约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处理效果,为中国农村环境治理探索出一套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
06
“跨界”新能源
2011年,文一波在家乡湖南湘潭投资创建了一个新公司——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桑顿一期项目——锂电池及其机电一体化产品正式量产;2016年,二期项目——动力电池及正极材料投产;2018年,三期项目投产,年产能5GWh。
▲2013年,桑顿新能源一期项目投产发布会
很多人因此给桑德冠上“跨界”的帽子。但文一波不这样认为,他不止一次公开表示,桑德不是转型,而是在做环保相关多元化。这个多元化其实不光是新能源,而且还是一个庞大的生态链。几乎在同时,桑德将企业定位于生态型环境与新能源综合服务商。
至于为什么选择锂电池作为切入点,这其中既有主观想法也有客观因素。从业多年,文一波骨子里技术派的烙印从未消退。他希望生产一款能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产品,换句话说,他一直渴望直面纯粹的市场化竞争。与此同时,与湘潭市国资委下属某控股企业的交流对接,使他获取了一些信息和契机。天时、地利、人和,桑德果断选择了锂电池产业。
作为桑德旗下专业提供锂电能源研发及生产解决方案的锂电创新领先型企业,桑顿新能源致力于新能源电池系统、动力电池创新平台等研究与生产,业务以正极材料、单体电芯、电池系统集成(PACK)、储能技术为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纯电动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智能电网、风光电储能、大型UPS、基站、高端电动工具等领域。
2018年,桑顿新能源引进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制片、装配、检测及仓储/运输和物流等智能制造核心技术装备,同时着力建设智能化加工中心与生产线、智能生产控制中心、智能化生产执行过程管控系统、智能化仓储/运输与物流系统以及云服务平台。
因为专业,所以卓越。时至今日,桑顿已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等多项专项课题,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示范企业”、“中国动力电池十强企业”、“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十大品牌”等多项殊荣。
▲2014年上海环博会,桑顿锂电产品引起海内外客户关注
近年来,由于国家的大力提倡,新能源市场开始成为诸多商业大佬竞相布局的新兴市场,有人说,桑德在这一领域的战略布局再次体现了超前性。
眼下,伴随着“双碳”目标的脚步,桑德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仍在不断调整、优化,更加注重对擅长领域的深挖,做细分领域的强者。
07
全产业链与大平台
2014年以后,随着多样利好,环境产业进入大时代,产业新常态逐步形成。大时代、大资本、大未来,是当时的热门词汇。
这一时期,桑德依托全产业链优势,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环境及新能源两大板块,通过“互联网+”将旗下业务有机连接,提出打造生态型大平台的战略。
▲2016年,文一波在当年的固废论坛上介绍桑德新环卫
彼时文一波认为,经济新常态下,环境产业将呈现一种新业态。环保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式将不断地延伸和转变:比如,逐步从工程设备转向投资运营等环境业务;从项目拓展转向企业并购;从单一产业链环节转向横向、纵向的全产业链,一方面,一些环保企业正逐步向多元化发展,譬如原来单一从事水务的企业,正逐步拓展固废处理、大气治理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业务范围广泛的平台公司。另一方面,一些环保企业立足自身现有技术和市场基础,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市场投入,形成在某一领域专、精、尖的垂直公司。
2015年,桑德引进“清华系”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是一个分水岭。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看,这次股权交易对国内环保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可谓不深,不仅推动了环保企业科研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更深一层还意味着整个环保产业进入了大资本的新时代。
在那之后,桑德固废板块打出了令人眼光缭乱的组合拳:中标环卫一体化项目、投资建设静脉产业园、收购废旧材料回收公司等。随着桑德环卫云系统覆盖范围扩大,桑德建立起一个超级互联网环卫渠道。这个超级渠道覆盖垃圾收集、分类、运输、归纳、处理,甚至包括社区终端广告。利用这个渠道,桑德在再生资源回收领域逐步确立龙头地位。
一系列颠覆性的战略调整过后,桑德的大平台蓝图徐徐展现。串起整个渠道的核心是互联网。在那个“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桑德再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7年前后,桑德提出“系”的概念,集团旗下业务开始向平台型发展,桑德水务板块建成市政污水处理、工业园区水处理、村镇水务、生态水环境等多个平台;固废板块则形成互联网环卫、再生资源回收、垃圾处理、城市矿山、静脉产业园等多个专业化平台。新能源方面,桑德在短时间内大量成立新公司,布局新业务,全面拓展新能源产业链。那时,桑德还有意打造一个金控平台,来为整个生态圈层保驾护航。
▲2017年8月,“桑德系”亮相启迪桑德投资者见面会
敢蹚别人没走过的路,敢拓前人没垦过的荒。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道路上,桑德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
08
变局与坚守
时间的洪流滚滚向前。回头看,大到一个民族,小到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环保产业的变局出现在2018年。那年上半年整个产业还高歌猛进,下半年就突然按下了刹车键。许多人甚至用“毫无征兆”来形容当时的境遇。此番也再次证明了,在我国环保产业是受政策驱动影响至深的产业。
▲2017年,桑德打造的美舍河水环境治理项目成为海口城市名片
这一轮遭遇,桑德也未能幸免。
时至今日,关于PPP始末以及其对民营环保企业的影响,已不需再细说,许多业内人士心中都有各自的理解。但在全行业大搞PPP跃进的几年里,桑德的确也未能独善其身。和大多数民营环保公司一样,PPP项目给桑德带来的影响弊大于利。
几乎没用多长时间,环保产业的天就变了,国央企纷纷入场,民营企业要么倒闭,要么接受“混改”,以一种新的业态维系生存。
到了2020年以后,包括桑德在内的民营企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一边是地方政府拖欠服务费,一边是越发收紧的金融政策,再叠加着疫情,三面袭击,民营企业大多因此陷入了至暗时刻。坊间有一种说法:这是对在上一轮“混改潮”中幸存下来的中小民营环保企业的“精准打击”。
然而,磨难是创业路上的试金石。白手起家、从艰难岁月中趟过来的桑德深谙这一道理。尽管摆在面前的困难重重,甚至有好几次面临生与死的挑战,但桑德人始终没有选择“躺平”。
过去的三四年里,桑德旗下水厂、危废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等一众项目公司不畏艰难,恪守职责,左手抗击疫情,右手保障运营。哪怕是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桑德旗下近百个项目公司都没有停工停产过一天,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保障着民生项目的正常和稳定运行。
▲2020年,湖北汇楚项目公司在疫情最严峻时勇担责任
这其中,不乏湖北汇楚危险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等抗疫最前沿的项目公司。疫情初发生时,湖北汇楚因地处武汉与咸宁的交界处,承担着大量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工作,为了尽力切断通过医疗废弃物等传播病毒的途径,湖北汇楚身体力行,以“逆行者”的身份为人民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驾护航。当年,桑德集团以保障武汉等湖北重点疫区环境基础设施正常运行获得“环境商会抗疫突出贡献会员企业”殊荣的35家企业之一。
这些,不仅良好地诠释了桑德人“为环境 无止境”的崇高信念与使命追求,而且折射出桑德人深深的文化认同感与品牌价值观。
为时代图强不懈求索者值得歌颂,拥有坚守初心的定力和勇担使命的魄力的人和企业,同样值得尊敬。
09
三十而励 不负芳华
时节不居,岁月如流。每年的这个时候,桑德人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自己的节日,或繁或简,或动或静,但每个人内心的感慨与情怀始终未变。
▲百余名员工围成公司logo的形状,向桑德致敬
对一个人,我们往往会说“三十而立”;对于企业,尤其是此时此刻的桑德,我们更想说“三十而励”——励志、加油、永不言败,是桑德这个三十年的精神主题。
回首过往,桑德值得每一位环保人尊敬,因为它创造了无数个行业第一,深刻影响过中国环境产业的进程;着眼当下,桑德依旧表现励志,尽管步履维艰,依然大胆开拓新能源、碳中和等新兴事业。就像二十多年前一样,眼光独到,坚韧且顽强。
▲2023年,桑德“不忘初心”团建活动
其实,创业亦如人生,每段路都不会白走,每一步都算数。走过30年风雨、30年积淀、30年领悟,今日的桑德才得以有血有肉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难关如山,但总会过去;初心如炬,终会照亮前路。
致敬,桑德;致敬,可歌可泣的三十载年华。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杭州市临平区这样破解易腐垃圾资源化难题!
13小时前
无锡这座垃圾固废处置园区是如何走出“邻避”的?!
1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