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科技网讯,近日,住建部对《存量填埋设施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存量生活垃圾填埋设施封场和开采搬迁处理的工程建设标准,意义不凡!
或许你也和笔者一样,初看标准时颇有几分似曾相识!其实,早在2021年底,住建部已对《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公开征求意见,两标准都带“存量”二字,又都是“工程建设标准”,甚至部分条文都近似,但针对对象却不同。《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适用于对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场、堆放点的治理,最新征求意见的标准则是针对正规生活垃圾填埋设施。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标准主要对哪些方面进行了规定。
标准速读
标准指出,制订标准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强垃圾污染治理,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规范存量填埋设施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存量填埋设施治理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标准适用范围为存量填埋设施治理工程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在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指出,存量填埋设施已成为生态环境新的风险点,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一些填埋场环保、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不高,大部分填埋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特别是渗滤液处理不达标、防渗系统薄弱、日常作业不规范等环境隐患突出,对周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一些填埋设施库容渐满、服务年限陆续到期,改造难度大成本高成为推进封场整治的主要制约因素”。
而对于如何规范垃圾填埋设施建设,规划明确要求,要规范有序开展填埋设施封场治理,着重做好堆体边坡整形、渗滤液收集导排、堆体覆盖、植被恢复、填埋气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对封场填埋设施开展定期跟踪监测。并“鼓励采取库容腾退、生态修复、景观营造等措施推动封场整治”。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本标准即为存量填埋设施的封场处理和开采搬迁而制订。
标准第二章首先按照存量填埋设施库容对治理工程建设规模进行了分类。标准规定,存量填埋设施库容大于100万吨的为Ⅰ类项目,介于50~100万吨的为Ⅱ类项目,在10~50万吨间的为Ⅲ类项目,存量垃圾小于10万吨的为Ⅳ类项目(表1)。
表1 存量填埋设施治理工程建设规模分类
根据对全国21省存量填埋设施的调查统计,库容小于10万吨的填埋设施约占59%;10-20万吨的约占13%,20-30万吨的约占6%,30-50万吨的约占8%,三者合计库容介于10-50万吨的填埋设施约占27%;50-100万吨占总数的约8%;大于100万吨仅占约6%。也就是说,存量填埋设施治理工程中,Ⅳ类项目和Ⅲ类项目将是主流,占项目总数的86%(图1)。
图1 四大类项目占比,Ⅳ类和Ⅲ类项目将是主流
关于存量填埋设施的治理方式,标准指出,不同城市存量填埋设施的存在条件不同,经济条件和环保要求也不尽相同。到目前为止,存量填埋设施的治理工程总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原地封场治理,另一种是异地搬迁治理。前者主要适用于存量较大、所占用土地价值较低、非环境敏感区域的情况;后者适用于存量不大、所占用土地价值较高、周围环境较敏感的情况。
标准指出,存量填埋设施原地封场治理工程宜由主体工程、配套工程、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等构成。具体可包括:
1.主体工程:垃圾堆体整形、封场覆盖与防渗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填埋气体导排与处理工程、渗沥液导排与处理工程、降水导排工程、绿化与植被恢复工程等。
2.配套工程:场内道路、供配电、给排水、消防、通信和监控等。
3.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用房:管理用房、门房、变配电房、值班室、储物间、卫生间等。
存量填埋设施异地搬迁治理工程宜由主体工程、配套工程等构成。具体可包括:
1.主体工程:堆体开采、垃圾分选、垃圾运输、除尘除臭、防降水、后处理设施、环境检测、垃圾堆体充排气、液位控制、渗沥液储存与处理等。
2.配套工程:生产管理和生产服务用房、供水工程、供电工程、道路等。
当然,标准并未对存量填埋设施治理工程内容进行“一刀切”式规定,而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工程内容可以不同。……实际工程建设方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工程内容”。
另外,标准还对存量填埋设施治理工艺、配套工程、面积指标、经济指标做出了规定,大家可以轻触“标准原文”查看标准H5版,电子版则可在住建部官网下载。
存量填埋设施,问题到底有多少?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542座,年处理生活垃圾5208.51万吨,约占全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21%;全国县城共有卫生填埋场1123座,年处理生活垃圾3784.44万吨,约占全年县城生活垃圾清运量的56%。
以上合计,全国共有垃圾填埋场1665座,生活垃圾年处理量达8992.95万吨。
正如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在规划中所言,目前填埋场问题甚多。
● 2022年3月,生态环境部公开黑龙江、贵州、陕西、宁夏四省区环保督察情况,多次提到填埋场问题,包括:(1)黑龙江多个垃圾处理场积存大量渗滤液。……全省垃圾渗滤液积存量达120余万吨,风险隐患突出。绥化市三爱垃圾场积存渗滤液约15.5万吨,多次发生溢出事故。……2011年以来违规填埋大量建筑垃圾、工业和生活污泥;(2)贵州:大方、黔西、金沙、威宁和赫章等5个县(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严重超负荷运行,填埋区均接近满库容;(3)宁夏:银川市河东垃圾填埋场距黄河干流3.5公里,积存渗滤液约23万立方米,严重威胁黄河水环境安全。固原市大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场未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西吉县马莲乡垃圾填埋场违法设置溢流管直排渗滤液。
● 2022年10月,据“北京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通报,北京市第二批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通州区反馈督察情况。发现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置监管不力,全区5座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4座停运,日处理能力缺口达350吨,导致西田阳垃圾卫生填埋场等2家渗滤液积存约7800吨,部分储存场所环境风险突出。宋庄镇应急临时垃圾填埋场填埋垃圾35万立方米,自2017年启用至今未建设渗滤液暂存和处理设施,约3600吨渗滤液与14万立方米垃圾露天混存,场区内自备井水质多项指标超标。
● 2022年12月,据“安徽生态环境”通报,安徽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反馈督察情况时着重指出,安徽省“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环境风险隐患较为突出”。
如果在某度以“环保督察 垃圾填埋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找到大量媒体报道和政府公开信息,反应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图2)。
图2 环保督察过程中发现的填埋场问题
可见,部分垃圾填埋场确实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存量填埋设施,市场潜力如何?
由于存量填埋设施问题多多,又被环保督察频繁曝光,因此各地普遍加大了对垃圾填埋设施的治理力度。填埋场封场治理政府采购项目屡见不鲜,多次诞生亿元级,甚至十亿以上的大型项目。据环卫科技网数据,近年来较为典型的存量填埋设施治理项目包括:
● 2021年11月,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徐州环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徐州市翠屏山垃圾填埋场治理项目设计施工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标金额约7758万元。
● 2022年1月,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海南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中标金额约12.9亿元。该工程治理总规模达630.60万吨,其中生活垃圾618.77万吨,固化飞灰11.83万吨;外运处理超容垃圾规模为202.09万吨,其中生活垃圾外运焚烧处理190.26万吨,固化飞灰外运填埋11.83万吨,好氧稳定化+规范化封场垃圾规模为428.51万吨。含有垂直防渗帷幕管控体系、堆体治理工程、飞灰转运工程、超容垃圾外运焚烧发电处置工程、剩余垃圾规范化封场工程。治理规模与投资金额均堪称“史上最大”。
● 2022年5月,中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标西安市鄠邑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EPC总承包项目,中标金额约8466万元。
● 2022年12月,中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杭州天子岭填埋场生态治理工程(一期)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
● 2022年12月29日,由中铁十七局、德润环境中标的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全面竣工,长生桥垃圾填埋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区,占地约1037亩,主要承载5个主城区的生活垃圾,于2003年7月投用,高峰时期日处理垃圾约3000吨,截至2016年5月关停,累计接收处理了超1000万吨生活垃圾。
图3 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
● 2023年1月5日,广州政府采购网公布了广州市城管局2023年1月-9月的政府采购意向,其中17-21项均围绕广州市兴丰应急填埋场存量垃圾开挖项目展开,预算金额总计约为12.5亿元,预计招标时间为6月份。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曾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精品工程,是全国同行业中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垃圾填埋场,在国内被誉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第一场”,截至2020年,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7000吨,能处理广州市90%的生活垃圾。
● 2023年1月29日,河南省安阳市垃圾场综合整治及飞灰填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示,估算总投资为13839.05万元,采用就地封场处理工艺对安阳市塘沟垃圾综合处理场进行综合整治,其中:对北部和中部填埋区域进行整形修坡后分区封场,封场面积约14.3万平方米;对剩余约3.7万平方米南部区域填埋垃圾全部进行外运焚烧处理,总外运垃圾量约为67.1万立方米,利用外运处理后腾退场地新建一座飞灰填埋场,填埋规模约100吨/日,总库容约55.55万立方米,使用年限为15年。
由于全国正在使用的垃圾填埋场仍多达1665座,再加上已停用封场的部分填埋场,存量填埋设施治理市场的潜在规模不可限量!
同时,难得的是,政策也在间接助推存量填埋设施治理。
近期最值得关注的文件有两个,一是2022年11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2〕1746号),和2023年1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的《加快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短板弱项的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2〕1863号),很明显,用小型垃圾焚烧解决县级地区生活垃圾处置问题,将成为未来8年内的主体工作思路。
环卫科技网在过去的报道中曾经预测,加强县级地区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极有可能会催生出“县域垃圾填埋场的封场治理”这个新市场。因为每一座焚烧厂的建设,必然会有至少一座填埋场要进行封场治理,未来5年内即使只有一半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治理,也会诞生约600-800个填埋场治理项目,规模无疑将远超当下!
“AI+环卫”典型案例公布!你入选了吗?
20小时前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全文公布|《杭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五一起施行
18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