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近年来,湖州市吴兴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坚守“千万工程”这张蓝图,久久为功、统筹推进。
基本情况
吴兴区是浙江省湖州市的中心城区、主城区,地处浙江北部、太湖南岸。吴兴是湖州的古称,三国时在今湖州一带置吴兴郡,取“吴国兴盛”之意,全区现有建制村146个,涉及7个乡镇(街道)、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6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万,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称,是名副其实的东南望郡、历史名邑。在《小康》杂志社推出的“2020中国城乡统筹百佳县市”榜单中吴兴位列第一,成功创建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近年来,湖州市吴兴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坚守“千万工程”这张蓝图,久久为功、统筹推进。从2015年起连续6年实施“美丽吴兴”专项行动,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综合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合拳,把农村公厕服务大提升作为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一项基础工程、文明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截至目前,全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100%,146个行政村规范化农村公厕100%,建成省级星级公厕38座、示范性公厕4座。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聚焦全域美丽,推动共建共享有“广度”
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以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为基本要求,系统推进农村公厕提档升级。
一是做好“创建+”文章。深入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五美联创”,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2018年-2020年分别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投入3.78亿元、9.68亿元、12.9亿元,全区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建成特色精品村19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7个、3A级景区村庄24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6个、美丽乡村风景线7条,带动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格局不断完善。获评2020年度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提升人居环境)工作考核优秀区。
二是做足“宜居+”文章。根据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乡村休闲旅游需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2018年投入3420万元完成农村公厕改造286座,消灭旱厕、粪坑92个,对标《浙江省农村公厕建设改造和管理服务规范》,从规划选址、配置标准、土建设施、给水排水、建筑电气、管理服务等6方面把准农村公厕改造的要点难点,确保改造质量。编制17套农村公厕设计图集,山乡风貌型、水乡风貌型、城镇风貌型分类指导。深度挖掘吴兴丝绸文化、溇港文化、茶文化、山水文化等内涵,在特色村庄打造一批美丽公厕,彰显“吴风吴韵”。
三是做实“民生+”文章。改水、治污、供电、通信齐头并进,让农村公厕“喝上水”、“纳上管”、“通上电”、“连上网”。全区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全覆盖,新改建810公里管网,建设24座村级水站,2020年获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成绩突出集体。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累计完成改厕8.9万户,建成污水处理终端801个,其中30吨及以上的处理设施32个全部实现标准化运维,大大提升厕所纳管条件。扎实推动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农村供电、通信覆盖率100%。
(二)坚持以人为本 推动优质服务有“温度”
建立以区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游客为受益主体、保洁单位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农村公厕建管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凝聚统筹合力。出台《吴兴区农村公共厕所服务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吴乡振办〔2021〕5号),纵深推进科学新建一批、整改提升一批、星级评定一批、拆除淘汰一批“四个一批”重点工作任务,区“最多跑一次”办公室、区农业农村局、区爱国卫生办、区文明办等部门紧密协作,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区财政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厕服务改革,对新建厕所补助10-20万元/座,评定为星级公厕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座。将农村公厕保洁纳入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体系,市、区、镇三级财政根据行政村户籍人口数按照每年200-250元/人拨付到村。
二是打造“五星”所长。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理念,“所长制”覆盖率达100%,《吴兴区农村公厕“所长制”公示牌》公布所长和保洁员姓名和联系方式,设立监管部门和监督电话,从“设施维护好、日常保洁好、特色服务好、文明引导好”四个方面对所长进行量化考核,倒逼所长主动作为、真正扛起责任,每月评定一批“五星所长”,动态调整。根据农村实际制定《吴兴区农村公厕管护十条》,“便器便斗怎么清理、地面镜用什么保洁、报修什么要求”等管护标准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创新吴兴区农村公厕“3+3”保洁工作法,红、黄、蓝三色毛巾和三色拖把分区悬挂、分类标记、分别使用,真正杜绝“一块抹布抹到底、一把拖把拖到底”。
三是推行优质服务。在“美丽窗口”创建一批星级公厕,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美丽乡村精品村、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3A景区村实现每村一个星级公厕。在建筑外观、室内装饰、厕位器具、标识标牌、粪污处理、管理服务等方面全面提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个性化服务。比如监控覆盖区域周边范围,设置报警电话和厕间警报器,配有应急照明灯、应急供水供电系统等,增强“安全感”。安装热水系统、烘手器、扫码取纸机,第三卫生间配备母婴折叠板、儿童厕位、儿童安全椅,增强“舒适感”。建设福利驿站,提供充电设备、无线网络、物品寄存、雨具租借等温馨服务,配有当地旅游景点、特色民俗等介绍资料,增强“幸福感”。计划到2022年底全区建成120座星级公厕,推动农村公厕管理服务再上新台阶。
(三)强化数字改革,推动整体智治有“维度”
加强数字应用场景建设,创新智慧管理手段,探索“线上”+“线下”农村公厕数字服务“吴兴模式”。
一是建立“一张图”。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组织各行政村开展调查摸底,对全区农村公厕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完善“一厕一档一表”档案信息。搭建农村公厕大数据管理平台,建立基础信息库,现有223座农村公厕形成“数字一张图”。公厕坐标点位全部上传至高德地图,在“附近”模块中查找“厕所”,村民游客一目了然,实现“一键查询、精准导航”。
二是创新“一个码”。为每个农村公厕定制“身份二维码”,“一厕一码”全部上墙。村民游客使用完毕后可通过微信“扫一扫”进行“点赞”或者“吐槽”,作出满意度评价,建议意见可通过文字或照片形式上传管理平台,让群众全面参与监督管理。在星级公厕创建中探索5个智能感应系统试点,外厕间智能屏实时显示厕位使用状态和温度、湿度、氨气、硫化氢、PM2.5等监测数据,促进服务精细化提升。
三是健全“一个环”。依托第三方技术平台研发“公厕掌上日志”微信小程序,巡查人员和“所长”通过手机管理端识别厕所“身份码”可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实时上传大数据管理平台,建立“报修”和“检查”两张问题清单,业主单位3天内完成整改和反馈,日常管理形成“巡查-整改-反馈”工作闭环,区、乡镇、村能及时掌握农村公厕维修、整改、服务等情况。
首次“AI+环卫”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正式开启!
2025-02-24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2025首发|首届环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论坛预通知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