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生态

在全球气候行动的大力推动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正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然而,低值废弃物由于价值低、处理成本高的特点,其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始终步履维艰。
作为低值废弃物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类——塑料垃圾,其回收利用率依旧较低。据中国物资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产生废塑料超过6000万吨,其中焚烧或填埋量约4200万吨,回收量不足2000万吨。
项目团队选取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安庆市(下文简称“四市”)作为观察样本。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了112家塑料回收单位,访谈了203名从业人员,深入探究废塑料回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地调研发现,废塑料回收领域现存主要问题包括:低值塑料回收单位少,回收环节多,回收企业环境表现欠佳,支持政策落地难等。
居民端
塑料种类多,人工分拣和场地贮存受限
在居民端,项目团队实地调研了81个废品回收站点(21个乡镇级门店、50个市辖区门店、6家网络回收、4个社区智能回收箱运营单位)。调研发现,仅有21个门店愿意回收低值塑料,其余均表示对于塑料垃圾只回收塑料瓶等高值塑料。
调研发现,居民通常将饮料瓶、泡沫纸箱等高值塑料归类为可回收物。在调研过程中,遇到20多名前来售卖废品的居民,均是年纪较大的老年人。访谈中某位店主提到:“我们也知道很多塑料都是可以卖的,但卖废品的基本都是老年人了,不懂这些塑料怎么分类,混在一起给的价格太低,就一毛两毛一斤,辛辛苦苦拉个几十斤过来,才赚到四五块钱。饮料瓶子这些价格比较高,才有拿来卖的必要”。
回收低值塑料面临场地贮存困难和分类难题。一位不回收低值塑料的门店经营者表示:“所有的塑料品类都可以回收。不回收低值塑料的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低值塑料品类过多,相较于高值塑料需要大量的人工按照各个类目进行细分,不分类的塑料回收价格极低。哪怕我们只收塑料瓶子,也要分成PET、PP、HDPE,如果不把这些分出来,卖的价格提高不了。第二个是不同品类塑料需要卖到不同的回收点,很多类型的便宜塑料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积攒其适合运输的量,废塑料的堆放需要占据较大的场地,现在房租成本很高,政府也不允许摆到马路上,无法贮存”。
一个尴尬的现状是,只有当高值塑料回收量不足时,才会回收低值塑料。一位回收低值塑料门店经营者表示:“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比较偏僻,收不到那么大量的饮料瓶,而且有足够的场子放下这些塑料,只能多收些杂塑料,不然收入太低。如果能收到足够量的塑料瓶,我们也不会想收这些破塑料,只收饮料瓶,好分类,好压缩,利润还高”。
回收端
回收环节多,塑料售卖价格被压低
在四市调研中发现,整个流程需经历“居民-废品回收站-集中转运中心-塑料造粒企业-塑料加工企业”共五个环节。在此过程中,废塑料需进行多级分类,通过破碎还原成塑料颗粒,再次供应至塑料加工企业制备塑料产品。
图1.塑料回收的环节
在这一流程中,废品回收站、集中转运中心、塑料造粒企业构成了三个关键回收环节。项目团队通过访谈了解了塑料回收的大概利润空间。以2024年8-9月份价格为例(价格会随市场波动),高值塑料颗粒的售价在4元/kg,低值塑料颗粒也在3元/kg以上,而居民端售卖的价格最高仅2元/kg,混合的低值塑料最低仅有0.2元/kg。
废品回收站承担着场地租赁以及人工分拣等工作。访谈中愿意透露利润的48家门店表示,塑料制品的利润基本需要保证在1元/kg。集中转运中心主要负责压缩和转运工作,利润在0.4元/kg,其利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集中转运中心的塑料运输距离较长,运输成本高昂。以芜湖市为例,塑料垃圾运输距离基本在200km以上,为了保障基本的利润空间,集中转运中心会更进一步压缩塑料回收价格。芜湖市辖区内虽有塑料造粒企业,但回收量仅能承担全市的30%左右。塑料造粒企业需要承担清洗、破碎等加工工作,需要保障的利润在0.6元/kg。
塑料从居民端流转至塑料加工企业,需经过上述三个回收层级。由于各层级都要保障自身利润,层层挤压之下,最终导致居民端塑料售卖价格被压得极低。
企业端
回收企业规模小,环境表现差
废品回收站和集中转运中心不进行塑料的清洗、破碎、加工,但需要涉及贮存问题。回收门店有时会将塑料堆放在门店前,这种做法违反了城市管理部门的“门前三清”规定,时常被要求进行整改。同时,调研发现回收门店会直接将塑料瓶中残留的饮料、洗护用品等直接倒入道路旁的雨水管网。集中转运中心涉及压缩塑料环节,压缩过程会将残留的废液外溢在场地中,随雨水直接流入外环境。另外,由于运输车辆多是未密闭的货车,运输过程的滴落现象也无法规避。
在对四市的调研中,项目团队累计调研和拜访15家塑料造粒企业。其中,仅有2家企业的年产塑料颗粒量达到1万吨以上,其余13家均为小微企业,年产量约在1000吨左右。还有1家化学回收企业,年回收量也仅2000吨左右。大多数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规模小。
塑料造粒企业主要进行破碎作业,并将生产出的塑料颗粒送往再加工企业。调研发现该类企业多为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小型工业园区内,一般只有一个车间,甚至是“散乱污”作坊。由于清洗塑料需要配备污水处理设施并涉及大量资金投入,许多企业因生产规模有限难以承担,致使污水外溢现象普遍存在。
政策端
塑料回收的政策落实难,政府支持力度低
在政策宣传方面,低值塑料品种繁杂,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目录。在当下生活垃圾分类的背景下,低值塑料基本被归类为“其他垃圾”,如国务院《生活垃圾分类标识》将一次性打包盒、使用过的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均归类在“其他垃圾”门类,导致其回收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
根据“新限塑令”的政策要求,经信部门需要结合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集中化和产业化。线下拜访皖南某地市经信部门了解到,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多是小规模夫妻店居多,企业规模小、环境表现差、经济效益低,属于被忽视的一类企业,这些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很少被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也缺乏必要的发展干预与指导。虽然多项政策均鼓励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但由于塑料回收利用企业规模小、环境表现不佳等因素,不仅不能享受到政策红利,还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条件,导致小规模回收利用企业逐渐减少。
在政策补贴方面,安徽省未出台支持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的专门财政政策。尽管废塑料回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其品类繁多,难以形成规模化市场,因此很大程度上缺乏正规企业的参与。
项目团队就塑料回收的相关问题拜访了某生态环境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在安徽省开展了多次的“散乱污”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除原料、清除产品、清除设备)专项整治,低值塑料造粒企业多因为缺少污水处理设施被要求拆除,部分想要入行的小企业主也会因为各项资质审批流程繁琐而被迫放弃。甚至在生态环境部门看来,这类企业极大的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应该全面清理该类企业。
建议
完善政策支持与指导,推动“两网融合”模式
建议在垃圾分类政策中明确将塑料划分至可回收垃圾中,加强对居民塑料垃圾分类的科普宣传,强调按照塑料类型进行分类,让塑料的分拣工作更多的在居民端完成,减少多层级的塑料垃圾分拣造成的人力浪费。
发展“两网融合”垃圾处理模式,将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有效衔接,融合发展,突破两个网络有效协同发展不配套的短板,实现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构建低值塑料的回收体系,减少多层回收环节的资源浪费,提高低值塑料回收价格,激发居民塑料垃圾分类热情。
充分考虑当下塑料垃圾产生量情况,合理布局塑料处理和加工企业,压缩塑料垃圾的运输距离,减少运输过程的风险和运输成本。
总结
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废塑料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但居民缺少分类意识、低值塑料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塑料造粒企业的环境表现较差、塑料再生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低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塑料垃圾的回收率极低。尤其是随着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等不断上升而塑料回收的利润率却很难提高,塑料再生利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连很多高值塑料都逐渐无人问津。
塑料垃圾大量流入生活垃圾焚烧厂,不仅是对塑料资源的浪费,也成为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开展塑料垃圾精细化回收、资源化再利用,也是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应通过加强居民塑料分类的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全面提升公众的分类意识,从源头优化分类效果;合理规划塑料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向绿色化、循环化方向发展;规范回收单位的运营管理,优化回收流程,实施精细化分类措施,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和塑料的再生价值。通过促进政府、企业与公众的多方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构建高效的塑料回收体系,营造塑料回收新局面,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芜湖生态
2
粉丝数
13222
阅读量
7
点赞量
首次“AI+环卫”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正式开启!
2025-02-24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2025首发|首届环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论坛预通知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