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科技网讯,3月4日,新三板上市公司厦门陆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陆海环保”,代码“834562”)披露了2024年度报告。2024年,陆海环保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归母净利润121.14万元,毛利率增长至10.34%。
此前,陆海环保已连续5年亏损:2019—2023年,陆海环保归母净利分别为-207.21万元、-4515.42万元、-835.06万元、-1843.02万元和-942.22万元。2024年,陆海环保终于实现扭亏为盈!
陆海环保于2000年12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6331.5万元,2015年12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成为新三板“城市资源再生循环应用系统服务”第一家。
陆海环保是国内第一家获得正式批文可以进口处理铝塑复合膜的企业,彼时主营业务就是以铝塑复合材料、纸铝塑和纸塑为原料进行综合处理再利用,生产再生塑料米、再生纸浆、再生铝屑。这些产品的销售占据了陆海环保营收的主要部分。2015—2017年,陆海环保的业绩一直在保持稳定增长,净利润分别为762.41万元、1152.52万元和1252.79万元。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铝塑复合膜名列其中。原材料依赖于进口的陆海环保不可避免受到了冲击,公司业绩开始下滑。2018年,陆海环保营业收入减少747万元,净利润更是下跌80.11%。2019年开始,陆海环保连年亏损。
也是在这期间,陆海环保开始转型,将主营业务垂直聚焦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成为中国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高值循环利用先行者,为中国每年近1亿吨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的规模化回收利用提供解决方案。
陆海环保构建了“回收—分选—高值化应用”的全产业链模式,其中核心是“分选”和“再生”,在分选领域,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分选工艺与技术,创新回收模式,协助地方政府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定制化设计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智能分选工艺技术,并提供全套装备集成及分拣中心运营服务;在再生利用方面,则开辟低值废塑料循环利用细分市场,与国际化工品牌企业与材料改性企业深度协同、共建材料测试数据库,打通低值废塑料高值应用的技术瓶颈,构建产业链韧性与协同发展优势。
2022年底,陆海环保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正式投运,这是全国首个自动化、智能化、规范化的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此后,陆海环保又陆续与全国20几个城市地方政府和合作方建立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项目合作接洽,其中有十余个城市拟引进项目落地。
由此以来,在分选中心项目产出的再生资源与资源化工厂产出的再生材料之外,销售成套分选装备、分选中心运营服务费也成为陆海环保重要收入来源。
2023年,陆海环保的业绩开始回暖,净利涨幅高达48.88%,亏损幅度大幅收窄。
随着各项目的投产运行,前端分选与末端再生资源加工收入增长,陆海环保2024年业绩更上一层楼:
1.营收显著增长:年收入123,920,475.61元,较2023年增长81.67%;
2.利润扭亏为盈:净利润1,211,413.36元,相较2023年大幅增加并扭亏为盈,净利润率同比提高14.79%;补贴收入2,332,592.22元;产品毛利率为10.34%,同比提高5.41%;
3.产能扩张:苏州项目已投建,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产,公司总分选产能提升160%;厦门项目进入扩产阶段,已启动二期规划设计,预计2025年投建。
另据公告显示,陆海环保在2022年投建的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分选中心2024年实现超设计产量生产,并实现盈利,由此带来了81.45万元的投资收益,比上年期末增加543.98%。
不过,由于此前连续多年亏损,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陆海环保财务报表未分配利润累计金额-62,022,149.29元,未弥补亏损62,022,149.29元,达到公司股本总额7,036.00万元的三分之一,这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及业务发展的资金需要,陆海环保与全资子公司漳州市陆海环保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拟共同向银行申请授信额度,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200万元(含5200万元),陆海环保实际控制人江凤凤及其配偶张建志为此次申请授信额度及其项下全部分合同无偿提供个人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而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陆海环保在年报中十分有信心地表示,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背景下,全国每年产生的约1亿吨低值可回收物——其中包括4400万吨低值废塑料,存在巨大的回收利用潜力。随着政策推动,未来3-5年公司业绩将迎来快速增长期,服务能力和市场影响力也将稳步提升。
首次“AI+环卫”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正式开启!
2025-02-24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2025首发|首届环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论坛预通知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