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AI智能识别技术在垃圾分类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凸显其重要性。该技术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人工督导成本,还促进了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规范化,标志着城市治理从“人力密集型”向“智能精细化”的跨越。
上海目前正在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升级版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高标准小区(村)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完成建设高标准Ⅰ类小区(村)800余个,高标准Ⅱ类小区(村)2260余个。在这些高标准小区(村)里,通过AI科技助力,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成为城市管理“黑科技”大片的一个缩影。
根据统计,上海目前大约有60余家技术企业,深耕于垃圾分类源头管理AI场景应用领域。通过视频图像识别、自动感应装置等设备手段,AI系统能够及时智能发现箱房分类纯净度、周边环境整洁和安全隐患问题。通过语音提醒功能,即时劝导居民规范投放垃圾,降低了夜间违规发生率,提高了小区居民主动规范投放率。利用自动计量称重的数据,后台可生成时空热力图,为清运路线优化、督导资源调配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管理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通过动态捕捉和图像分析,精准识别落地垃圾包、混合投放等违规行为,自动生成标准化案件工单,并依托“一网统管”政务平台实现派单,构建起“问题发现—精准处置—智能核验”的响应闭环。
近期,为跟踪高标准小区(村)智能场景应用实效,上海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分类中心”)前往长宁区周家桥街道进行暗访调研。调研组随机抽取了1个小区,调研人员现场模拟违规投放行为,将1袋垃圾直接丢在了垃圾箱房门口,此时AI系统识别到小包垃圾落地的违规行为,立即通过语音提醒“请不要违规投放”,随后调研人员将小包垃圾投放至相应品类垃圾桶中。测试完现场功能后,调研组特地赶往周家桥街道城运中心,从管理后台调取了工单数据,对模拟的违规行为的发现、派单、整改、销项闭环记录清晰明了。城运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套AI系统,帮助他们实现了垃圾分类问题事件的快速发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为巩固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时,市分类中心也指出,AI识别技术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中,还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创新价值。
一是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社区基层治理模式的革新,通过非接触式监管,减少人际冲突,提升执法效能;
二是进一步提升行为干预影响力,通过人机交互的形式,形成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文明素质培育机制;
三是进一步重构重大政策决策体系,通过海量数据的积累沉淀,为垃圾分类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动态参考。
下一步工作中,市分类中心将致力于扩大AI技术在垃圾分类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提升管理效率与覆盖面。同时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培育市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风尚,推动“智慧治理”与“文明养成”的协同发展,助力上海建设更具韧性的生态宜居城市。
首次“AI+环卫”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正式开启!
2025-02-24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2025首发|首届环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论坛预通知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