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t0531
上海垃圾分类,堪称是全国垃圾分类的一面旗帜!
但在三年xx时期结束后,坊间便有传闻说上海垃圾分类开始走“下坡路”了云云……,然而,情况到底怎么样呢?
11月10日,借着到上海浦东新区公干的机会,笔者随意探访了酒店附近的几个居民小区,并与小区内负责垃圾分类收集的保洁员面对面交流,今天就把所观所闻写出来!
首先说明一点,笔者所见的只是浦东新区的几个居民区,属于“管中窥豹”,不足以反映上海市全貌。另外,笔者这次是“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因此可以保证看到的都是真实的!
第一个小区是“xx公寓”,大概有三四栋楼,设有一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图1)。
图1 垃圾分类投放点全貌
从图1可见,这个投放点曾是一座完整的垃圾分类箱房,有门有锁,有分类投放口,但经过多年的使用后,已经破旧了不少,甚至连投放口的挡板都缺失了,管理员索性“开门迎客”,但它仍然不失为一座可用的垃圾分类投放点。
该投放点设有四桶,分别是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左下角的蓝色筐则单独收纳着一些比较干净的塑料制品,有衣架、玩具等。
图2 湿垃圾和干垃圾
图2是这个投放点的湿垃圾和干垃圾,目测还是非常“纯净”的,如果满分100,那么打95分以上毫无问题!
负责管理这个投放点的是一位老人,身体硬朗,也很健谈,关于垃圾分类,他如数家珍!
据他说,小区绝大多数居民都会自主分类投放垃圾,偶尔有不按要求分类的,他也会劝阻对方,要求他们分类投放。如果对方几次三番不听劝阻,他会把垃圾送回居民家!
另外补充一点,虽然这个投放点比较陈旧,但却保持着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应有的洁净度,每个垃圾桶都擦拭的干干净净,地面也未见散落垃圾,周围也无异味。
给这位老人点999个赞!
第二和第三个小区实际上是“xx花苑”的两期,两个院落中间隔着一条马路,但却共用同一个名字,为了方便,下文就用A院和B院代替。
A院的垃圾分类投放点由一对夫妻管理,他们同时也负责着整个院落的清扫保洁。
图3 A院垃圾分类投放点
这个投放点也有正规的垃圾分类箱房,但目前发挥作用的似乎主要还是路边排列整齐的那一溜垃圾桶,这里的垃圾桶桶身同样也比较干净,地面也未散落垃圾,周边无异味。
我们抵达的时候,一位身穿隔离衣的保洁员正拉着保洁车守在桶旁,此时正值上午九点左右,不断有居民前来投放垃圾。笔者连续观察了数位居民的投放过程,他们都像图4这位老先生一样,按部就班的打开垃圾袋,轻轻一抖将湿垃圾倒入湿垃圾桶,然后再将塑料袋投入干垃圾桶,动作一气呵成,一看就是天长日久养成的习惯!
同时,笔者也发现,居民一般不会将仍有回收价值的垃圾投入“可回收”垃圾桶,而是亲手转交给保洁员,或者轻轻放进保洁车。通过这一小细节,可以窥见上海市民的高素质!
图4 一位居民在分类投放湿垃圾和干垃圾
A院大门对面,就是B院。B院的垃圾投放点设置在两座建筑之间的过道里(图5),由一位衣着干净的阿姨打理,这个投放点同样做到了干净无异味。
图5 B院的垃圾投放点
和前面两个投放点一样,笔者观察到的每一位居民,不分年龄、不分性别,都做到了按照要求分类投放湿垃圾和干垃圾(图6左)。
同时,B院居民在投放可回收物时的表现则与A院居民完全一致。笔者看到,一位老者在投放干垃圾前,将垃圾袋中仅有的一件可回收物——一个瓶子,弯腰放进了标示着“可回收物临时堆放点”的塑料筐中(图6右)。塑料筐中那个橘色的大包装盒,也是在拍照前几秒,由一位男士亲手放进去的。期间还有一位居民将一摞旧衣服也放进了塑料筐,管理投放点的阿姨立刻微笑着取出,予以单独保管。
图7是笔者随手拍的B院湿垃圾桶和干垃圾桶,除了湿垃圾桶里掺杂进一个塑料包装袋外,分类效果同样不错!
图6 B院的居民在分类投放垃圾
图7 B院的湿垃圾和干垃圾
看了三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后,笔者就要踏上返程了,毕竟高铁不等人!
经过这次走马观花,笔者有这么几点感触:
第一,小区保洁员的工资太低了!在三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共遇到4位小区保洁人员,他们拿的是上海市最低工资,也缺少应有的社会保障。前文提到的那对夫妻非常典型,他们带着一个孩子,还需要租房居住,两人工资合计5000多元,生活压力很大!他们甚至表示非常羡慕马路上的环卫工人,发工作服、有社保、工资高。
第二,一个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能不能干好,物业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提到的三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全部由物业保洁人员负责管理,没有出现政府外包的第三方垃圾分类企业,在上海不知这是否具有普遍性?!据一位物业保洁员说,上级会经常来检查垃圾分类效果,他们每天也都会花不少时间守候在垃圾桶旁边。看来,上海确实是把“物业是小区垃圾分类第一责任人”落实到位了。
第三,干好垃圾分类,确实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硬件设备!推行垃圾分类这些年,全国很多城市都大量投放智能化的垃圾分类设施,一套设施的价格动辄数万元。然而在上海,笔者并没看到什么豪华设施,真正发挥作用的始终都是那几个普普通通的垃圾桶,甚至就连外地常见的积分兑换、有偿收购等垃圾分类激励措施都不存在,但并没影响上海市民分类投垃圾。
第四,垃圾分类的的确确是关于“人”的工作!之前曾有人说,垃圾分类不是做“垃圾”的工作,而是要做好“人”的工作,但多年来,各地普遍热衷于投放垃圾分类设施,对于“人”的工作,则越来越浮于表面!垃圾分类不但没能深入人心,反而日渐脱离群众,仅仅变成了甲方、乙方之间的一份采购合同。
但在上海,笔者看到的垃圾分类却颇有“返璞归真”之状,在垃圾分类一线发挥作用的只是几个普通的塑料垃圾桶;市民不需要任何激励政策,就会自行分类;保洁员也将垃圾分类视为己任,工作的勤勤恳恳。
甚至,市民和保洁员在谈论垃圾分类的时候,都能带着一种“自豪感”,这是笔者在任何城市都没感受到的!
看来,垃圾分类已经深入上海人心了!
zzt0531
谈谈环卫,谈谈环境
16
粉丝数
9264
阅读量
108
点赞量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北京银行+北京环卫集团,战略合作!
11分钟前
宇通氢燃料环卫车批量交付河南新密
22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