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施绿色理念倡导行动
16.组织专题宣传。结合生活垃圾分类、世界环境日等主题活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渠道,深入宣传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典型。组织推出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作品,增强趣味性和可读性。多形式介绍禁塑工作,组织相关媒体投放公益广告、宣传片等,进一步增加公众对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认同和支持,扩大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导行业协会、商业团体、公益组织开展专业研讨、志愿活动等,广泛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17.加强教育引导。结合垃圾分类进校园专项行动,采用课题教育、主题讲座、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将塑料污染治理知识纳入中小学生、幼儿园日常教育内容和社会实践内容,引导青少年树牢生态责任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18.开展绿色创建。深入实施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将塑料污染治理纳入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指标体系。深入推进绿色快递网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创建工作,推广运用在绿色供应链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新产品新模式。积极争创快递包装回收示范城市、绿色快递、绿色包装等示范试点创建,加快推进国家绿色产品认证试点、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建设,及时总结、推广示范试点经验做法,有效带动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重点围绕本方案提出的各阶段性目标,分析评估本区域或本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操作、有实效的具体推进举措,建立健全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估体系,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二)强化责任分工。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统筹指导协调相关工作,及时总结分析工作进展,重大情况和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塑料污染治理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其他市级相关部门按分工负责。各区县政府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要结合本地实际,实化细化政策措施。
(三)加强督查考核。要创新监管方式,完善日常督查和工作考核,探索建立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市生态环境局要将塑料污染治理重点工作纳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并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开展联合专项行动,对相关部门及各区县落实塑料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查情况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垃圾分类等有关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