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垃圾被送到专门的堆肥设施,产生营养丰富的有机肥料,有害垃圾在安全处置前要经过去除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可回收物被送到不同的加工设施,提取珍贵的原材料,然后再被送回制造业产业链,生产成新产品。

应勇市长赞扬了上海市,称这些举措是“巨大的成功”。
“去年上海平均每天分出的可回收物增长了4.3倍,湿垃圾增长了88.8%,干垃圾减少了17.5%,垃圾回收增长了5倍以上,垃圾的填埋率从41.4%下降到20%。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靠的是全市动员,全民参与。这里我还是再次向全市人民致敬,为上海人民点赞。
尽管这些条例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遇到了许多不遵守规定的人,并进行了罚款。根据上海城市管理和执法局统计,自2019年7月1日新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生效以来,截至2020年4月,上海城市管理和执法部门已对7662起违规行为处以罚款,其中未分类投放案件4668起(占案件总数60.9%),未设置分类容器案件2695起(35.2%),混装混运案件124起(1.6%)是最不规范的。
上海复杂的垃圾分类条例实施的成功影响了中国的其他城市。广州、昆明、西安和北京等几个城市纷纷效仿上海的做法,强制所有家庭和企业进行垃圾分类。
使非正式正式化
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非正规垃圾收集经济在分类和回收城市垃圾方面是一个高效行业。
在中国,有330-560万人从事垃圾收集和管理的工作。
然而,这种非正规方式的未来相当暗淡,因为上海正在将其垃圾行业正规化。在发生了非法倾倒垃圾的丑闻之后,居民反对非正式的垃圾收集中心,认为它们卫生状况很糟糕,同时人们对透明度、问责制和更好的垃圾管理流程的必要性有了更大的认识,因此上海市已经加强了垃圾管理实践。
2019年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是上海废物行业正规化的重要一步,虽然这致使许多以拾荒为生的人处于危机之中,但许多人认为非正规的垃圾分类既低效又不卫生;甚至会导致严重的二次污染。
中国零废物联盟的一名代表表示:“运营成本低、缺乏监管、加工设备粗糙是这个群体的普遍现象……在我看来,它们对循环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这项政策是成功还是失败的?
当政府官员庆祝这项政策的成功时,我们相信,这个城市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鉴于其在短时间内开展了实施行动。然而,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即使有了现有的基础设施,上海仍然难以处理每天产生的垃圾,尤其是湿垃圾。目前,正在建设的新设施将有助于缓解这一现状,但仍不足够。
在绿色倡议,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减少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我们可以做一些很一些简单的行动,比如减少我们每天产生的食物垃圾,这将对帮助上海处理垃圾大有帮助。同样的,我们应该减少一次性塑料和食品容器的使用,它们大部分都是不可回收的。毕竟,“回收利用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最后的选择。”
上海市负责处理该市的干、湿、和有害垃圾但可回收物仍由私人企业处理。许多机构已经在上海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垃圾回收处理项目,其中之一便是绿色倡议。
绿色倡议的“垃圾也是资源”(WAR)项目
几乎与上海市政府启动了垃圾分类政策的同时,绿色倡议也启动了“垃圾也是资源”(WAR)项目。
“垃圾也是资源”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在企业内部激发一群“变革推动者”,将消费和浪费、思考和行动联系起来,并鼓励积极参与探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垃圾也是资源”是一个覆盖整个废弃物收集、处理和管理过程的项目。其重点不只是收集和回收垃圾,而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健康、环境和城市。
参与此项目的组织会收到垃圾收集数据报告,以及根据所收集的数量,会有一定的现金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