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处理。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应当进行分类利用处置:(一)有害垃圾采用高温处理、化学分解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置;(二)湿垃圾采用生化处理、产沼、堆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三)干垃圾采用焚烧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置。
上海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已达100%。2014年后上海清运垃圾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2017年上海垃圾清运量达到743万吨,人均垃圾清运量为841g/日。2017年上海市的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填埋占比49.76%,焚烧占比48.55%,两者是主要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其他的处理方式仅占比1.68%。2011年~2017年,垃圾焚烧比重显著提高,垃圾填埋略有下降,相比于2009年14.94%焚烧比重,2017年已经提高到48.55%。
焚烧比重不断提升。上海土地资源稀缺,以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难以为继,目前上海正朝着“回收利用率更高、填埋比重最低”的方向不断努力。2011年~2017年,上海市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能力从1500吨/日提升到13300吨/日。2019年7月,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正式启用,新增焚烧处理能力6000吨/日,垃圾填埋比重有望进一步降低。
湿垃圾处理产能不足,2020年计划提升至6300吨/日。按湿垃圾占比40%~60%粗略估算,上海市湿垃圾处理能力应为8000~12000吨/日。2018年上海市湿垃圾处理产能为3480吨/日,包括处理能力300吨/日的上海黎明处理场、180吨/日的上海环兴环境等处理单位,与理论产能相比目前的处理能力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现状,上海逐步提升湿垃圾处理能力,计划2020年湿垃圾处理能力达到6300吨/日,并逐步降低干垃圾末端处理上限,计划2020年降低到1.81万吨/日。
上海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经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