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多地政府制定的居民垃圾处理费标准中计划居民承担垃圾处理总经费的18%~25%。日本部分城市直接规定了居民承担的垃圾处理费在总经费的比重,比如栃木县矢田市规定居民承担1/4的垃圾处理经费;还有部分城市规定居民支付500日元/户/月的垃圾处理费。
我们通过当地户均人数和2006~2014年日本人均垃圾处理经费14411日元/人/年计算得出:日本部分城市居民承担18%~25%垃圾处理经费。日本地方政府制定居民垃圾处理费会参考邻近城市或规模相似城市的收费标准,该结论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上海垃圾分类与处理体系
垃圾分类,上海现行
上海7月1日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实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四分类标准。
定点定时投放,不分类不收运。上海市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至相应的收集容器,在投放的过程中有管理人员进行引导和监督,拒绝未分类的垃圾投放。
上海垃圾分类激励机制——绿色账户。居民通过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物品或是购物优惠券,绿色账户自推出以来,受到部分居民欢迎,尤其是中老年居民,2018年上海绿色账户用户目前已经达到500多万。
垃圾不分类投放将面临惩罚。除了激励机制外,政府还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企事业单位未能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相应收集容器的,有城管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罚款5千~5万元,个人将垃圾混合投放且拒不改正的罚款50~200元。
上海垃圾分类运输与处理体系
垃圾处理相关部门—政府与企业。与日本地方政府一手操办垃圾处理事业不同,我国在垃圾处理方面采取核准制度,允许符合标准的企业参与垃圾处理。各地方政府应当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与收集、运输和处置单位签订协议。
分类运输。住建部等9部门在6月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中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分类后各类生活垃圾的分类运输系统,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分类后的垃圾有采用专用车辆进行分类收运,湿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干垃圾实行定期收集、运输;可回收物还可以交售至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或者其他可回收物回收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