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on Tradeand Development,英文缩写UNCTAD)之约稿,光大国际总裁、清华大学PPP中心主任王天义博士,在UNCTAD官方网站上发表专题英文文章:What,Why and How:My understanding of PPPs(中译:何谓、为何及如何:我对PPP模式的解读),对PPP模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这里刊出英文全文及参考中文翻译。
UNCTAD成立于1964年,是联合国大会常设机构之一,是联合国系统内唯一综合处理发展和贸易、资金、技术、投资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问题的政府间机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由中国国家发改委和清华大学于2016年联合设立的,致力于PPP的研究、教学、培训、咨询与国际交流,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PPP研究机构之一,同时承担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PPP中国中心的职能。中心正在组织编写国际PPP丛书,已经出版发行四本,分别系统介绍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日本PPP概况。光大国际是中国环保行业领军企业和国际知名环保公司,也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PPP模式的早期实践者和重要推动者,我们在中国以及海外拥有200多个PPP项目,其中包括将于今年九月建成投运的越南第一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作为PPP模式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近几年来我与中国以及海外大量政府官员、私人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咨询机构等广泛交流探讨PPP。在我看来,PPP模式既复杂又简单,而彻底弄明白三个问题至关重要:何为PPP?(What),为何PPP?(Why),如何PPP?(How)。
何为PPP?PPP有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合作主体,即公共部门(或政府)与私人部门,两个主体缺一不可,换言之,公公合作或私私合作都构不成PPP模式;合作内容,即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换言之,即使公私合作如果提供的是私人产品如汽车、电脑、手机等,也构不成PPP模式;合作关系,即伙伴关系,体现为长期稳定的风险分担与利益分享,政府的物有所值与财政承受能力,企业的合理回报等,换言之,即使公私合作提供公共产品如果形成的不是“分享阳光、分担风雨”的伙伴关系,也构不成PPP模式。
为何PPP?其根本原因是政府在提供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存在两缺:缺资金缺效率,而私人部门有资金更有效率,但简单私有化又因为存在垄断而会失去公平和效率,所以公私合作,通过合作机理设计,在政府主导的公平与企业追求的效率两者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这是机制创新,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如果政府有足够的资金和充分的效率,或者可以像私人产品那样完全交给市场,则PPP就是多此一举、毫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