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垃圾处理厂项目运作基本模式
2004年3月19日,建设部发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垃圾处理开始实施特许经营管理。由于垃圾发电项目前期投资大、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目前主要采取BOT或BOO模式为主,垃圾焚烧运营公司与政府签订BOT或BOO协议,获得垃圾处理的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期在25-30年之间,建设方在特许经营权范围内处理废物,获得政府处理费补贴,同时享受国家规定的上网电价。
(三)垃圾发电的经济分析
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成本与采用的焚烧设备、技术密切相关,每吨投资在30-50万元。运营成本主要包括辅助燃料(煤炭或油)、维修、折旧、管理、财务、人力、材料等,建成投产后的处理成本大约为80-110元/吨。

垃圾焚烧行业盈利模式较为清晰,其主要收入包括处理垃圾的政府补贴、上网电价、供热收入、售渣收入等,其中集中发电和供电收入的增值税即征即退。其税收优惠政策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财税〔2009〕166号)、《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对焚烧发电行业来说,垃圾处理费和补贴电价是影响收益的两个重要因素。《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财税〔2015〕78号)要求对垃圾、污泥、污水处理劳务征收增值税,其享受退税优惠70%,78号文的推出对前端处理费收入形成了一定影响。后端补贴电价方面,对比其他各种方式发电补贴定价,0.65元/千瓦时的电价具有一定吸引力。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入选发改委2014年《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名录》,在国家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背景下,补贴电价很可能长期保持稳定,从而保障垃圾焚烧项目发电收益。

总体来看,垃圾发电厂电费收入占70%-85%,垃圾处理费收入占15%-30%,投资内部收益率8%-12%,投资回收期8-12年。
随着市场对垃圾焚烧处理需求逐步加大,垃圾焚烧发电在垃圾处理份额中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实力较强的国有大企业、外企企业和国有小企业、民营企业在各自细分市场都能够获取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