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垃圾焚烧行业获得高速发展。我国自1988年在深圳建成第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厂,至今已有超过300家的垃圾焚烧设施投入运行。从我国历年统计年鉴可知,我国垃圾焚烧厂数量由2006年的69座快速增加到了2016年的249座,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也由2006年的4万吨/日提升到了2016年的25.59万吨/日。单厂处理能力由2006年的580吨/日提升到了2016年的1028吨/日,单厂处理规模越来越大。
据中国环境网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内地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约303座、总处理能力为30.4万吨/日,总装机约为6280MW。从我国历年统计年鉴可知,2017年新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厂超过50座,而这一数字在2013到2016分别是28座、22座、32座和29座,2017年无疑是历年来建成投入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最多的一年。

在2016年垃圾焚烧厂的分省统计中,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区域的浙江、江苏、山东和广东四省的垃圾焚烧厂最多,共计113座,占全国比重达到45%。其中浙江数量最多,多达35座。与之对比的是我国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垃圾焚烧厂偏少,江西、陕西、宁夏和新疆仅有一座,青海西藏的数量为零。
随着垃圾焚烧行业的快速发展,愈加激烈的竞争以及行业特性(排他性:20-30年的特许经营期)导致了行业出现了低价竞争的问题。从2015年6月新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报出48元/吨开始,其后垃圾焚烧领域中标价格持续下降。8月安徽蚌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6.8元/吨,10月江苏高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6.5元/吨,12月浙江绍兴项目以18元/吨的报价再度刷新行业底线。仅仅数月时间,中标最低价从48元/吨骤降至18元/吨,降幅达62%,最低中标价呈现“断崖式”跌落。
对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来说,低价竞争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低价竞争造成项目质量参差不齐、行业利润空间大幅下降、业内企业生存困难;而在低价的行业氛围中,置身事外的企业则极易导致无项目可拿,提前出局。
在2016年10月,由住建部、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中,首次以明文方式对低价竞标现象提出指导性意见。《意见》指出:项目建设各方要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成本之间的关系,合理控制项目成本和建设周期,实现专业化管理,文明施工。严禁通过降低工程和采购设备质量、缩短工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恶意降低建设成本。这一政策也得到了行业领军企业的支持,一些条款对于一批重质量的垃圾焚烧投资运营企业来说是有利的。目前在政策的指导和环保督查加严的情况下,低价竞争的情况已经得到缓解
1.2.行业认识误区:成长期已过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经历了“十二五”期间的高速发展和行业内公司的“跑马圈地”,行业内有人认为垃圾焚烧项目已经基本瓜分,行业目前已处于成熟期顶端并已开始向衰退期发展。而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误区,行业依然处于高速成长,目前的产能缺口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