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待遇上看,农村保洁员队伍仍旧处于弱势群体
根据对16家负责城市化地区保洁的专业公司所做的调研,保洁员的保洁时间基本为全日制,有按国家规定的国定假加班工资、年终奖、高温费,还有的有低温费、环卫津贴,城市化地区的保洁员平均月收入为4044元。而享受政府补贴的农村保洁员基本为全市最低工资2190元;没有补贴的保洁员工资更加低,全市农村保洁员平均月工资为1627元。在农村保洁员中, 55%的保洁员都已达到退休年龄或2年内即将退休,且文化程度、工资收入明显低于其他行业,当初招聘时也考虑家庭困难人员及残疾人员优先等扶贫条件。如今保洁员工作岗位环境、工资待遇等没有提升的迹象,这支队伍仍处于弱势群体,很难招聘到合适的新生力量。
3.从管理角度看,村委会对保洁员的管理力不从心
一是村委会难以激发保洁员的工作态度。在农村保洁员中,由村委会聘用的保洁员占比为59.8%,大部分为计时工。其中,由财政拨付工资、村委会不需要支付保洁员工资的模式,有利有弊,利是减轻了村委会的经济负担,弊是农村这个熟人社会也有其负面的作用,保洁员工资本来就不高,熟人亲友之间很难用考勤考核的手段来管控保洁员的劳动态度,在工作效率上会打折扣。
二是村委会不是一个专业机构,难以对保洁质量做到严格监管。村委会管理的保洁员大多为非全日制工作机制,工作任务只限于清扫和收集垃圾,村卫生干部对保洁员的指导完全根据自身对保洁要求的理解,无章可循。因此,靠村委会负责对保洁员的管理,在业务指导、保洁质量要求上,很难做到专业。
三是村委会购买服务不但增加经费支出,还需承担风险。由村委会将保洁外包的,其保洁成效更令人满意,可能是农村保洁员管理的较好模式。但也存在问题:一是承包给第三方企业的,村委会要付出相当于保洁员工资10%的管理费,势必增加村委会负担,但很难在经济薄弱村中开展;二是承包给个人的,村委会保洁经费是节省了,但是个人承包在劳动用工方面不符合政策要求,村委会只能靠买保险来应对可能会发生在劳动期间的事故责任,存在安全隐患。
4.从政策支撑层面看,对农村保洁员的经费支撑力度将逐步削弱
从支付保洁员工资收入组成来看,村出资占全部总额的48%,保洁员的工资支付成为各村每年的必要开支。随着社保管理部门逐步关闭市农村万人就业项目、区千百人就业项目,再招聘的保洁员,缺少了国家的项目补贴,增加了村委会的经济负担,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村容村貌的持续长效。
三、对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
诞生于2000年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员队伍发展至今,也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弊病,需要管理部门在政策制定、系统设计上进行创新。
1.在政策制定上,要体现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
政府每年都有城维资金,用于城市化地区的环境卫生维护。同样,农村每天也承担着垃圾收集、村域保洁等公共服务,却需要村委会每年承担,包括环卫设施的日常维修、保洁,道路的清扫保洁及维修,保洁员的工资等。在垃圾分类减量的形势下,部分村开启了湿垃圾不出村、建筑垃圾就地处置等工作,并且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相继或即将建设相应的处置设施,这些设施每年需要运营和维护,势必增加村委会人财物的投入。建议财政部门应该向对待城市化地区一样,在村容日常保洁维护方面,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增加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让农村享受到政府公共服务的延伸,真正体现城乡一体化,也助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农村的村容环境面貌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