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按区域明确装修垃圾清运队伍的运作方式,提高清运企业明码标价、预约服务、规范作业等服务意识,明晰小区物业日常管理、环卫行业监管的职责界面;强化污染者承担污染治理责任的意识,对单位及沿街商铺等装修产生的垃圾按收运中转处置全成本收费,促进源头减量;加强装修垃圾分拣、中转以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布局,实现装修垃圾管理闭环。
再次是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设计,积极推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为上海垃圾综合治理提供法制保障。将垃圾分类、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堆放管理等纳入小区综合治理、美丽家园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投放责任制度;监测建筑垃圾分拣、中转和消纳处理成本,定期发布价格行情;对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消纳需求和本市绿林地土壤改良需求,研究促进在本市循环利用的政策措施,探索一条适合上海的循环利用道路。
三、加强城市保洁管理
本市的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公厕管理和服务行业已经创建为文明行业,这在全国应该是领先的。我们要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持续推进行业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装备水平,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一是加强公厕保洁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的主要方面,要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作为文明行业,上海要按照最干净、最美观、最方便、最先进的要求加强公厕保洁管理。2017年,各区根据住建部《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和上海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要在第三卫生间建设、男女厕位比调整、厕所外观改造、立体绿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18年,重点要在公厕服务水平提升上下功夫,继续按照新的标准新建、改造公厕,探索免费厕纸供应、有条件提供热水洗手等措施。同时在2017年轨交厕所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旅游厕所、菜场厕所服务水平。
二是水域保洁管理。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已经贯通,公共空间开放后广大市民、各级领导对水域市容环境加倍关注。要结合河长制的推行,强化河道保洁责任,在消除河道黑臭并且进一步改善水质的基础上,有效维护河道水面洁净。要加大对水葫芦、绿萍等水生植物的拦截、打捞能力建设,抓紧按照规划开展拦截库区、打捞船舶设施建设,研究有效的水面漂浮物及水生植物拦捞措施,优化工艺和装备,实施大扫除式的保洁;强化水岸联动,沿线各区要加强岸线的责任区制度的落实,强化岸上及近岸滩涂的保洁,合理布设废物箱,避免垃圾下河。
要进一步规范外港船舶废弃物收集,力争2018年在内河船舶废弃物收集处理上取得突破,为本市内河水质改善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道路保洁管理。近两年各区共新增道路保洁车辆700余辆,极大地提高了本市道路保洁机械化作业能力。要按照规范、不扰民的原则,合理安排道路冲洗、机械化清扫作业时间和频率。发挥已经建成的400多个道路扬尘监测点的监测网络效应,研究扬尘监测数据与道路洁净度的关联性,探索市容环境卫生质量监测有效方式,建立本市道路保洁状况的科学评价体系。要将落实沿街门店责任区制度、道路废物箱设置标准调整、沿街门店垃圾分类结合起来,普遍推行定时定点上门收集,从源头上减少道路污染的可能性。加大社会宣传引导力度,引导做到行车讲文明、车窗不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