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完善基础为保障,进一步完善垃圾收运体系。按照“垃圾不落地”的要求,完善城乡环卫设施,实现环卫车辆、垃圾斗、收集点等配置全覆盖。在城市垃圾收运体系中,从精细化方面入手,对垃圾收集二次转运或街面、门店垃圾收集、大小收集车辆转运制定工作标准和制度规定,提升收集转运质量和水平。同时,为全面解决原有垃圾中转站不足、超负荷工作、设备简陋等问题,计划新建南街、西街、火车站、滨河新区4座垃圾中转站,逐步实现城区各街道、新墩镇垃圾中转站全覆盖,逐步缓解垃圾量增加矛盾,推进城市垃圾高效转运。在农村垃圾收运体系中,加大农村环卫设施配备力度,建立设施设备定期维护检查制度,及时修缮破损设施设备,完善农村垃圾简易分类、统一收集、集中处理长效管理制度,明确收运和处理设施管理维护责任主体,确保垃圾收运及时到位、长效常态,实现村庄垃圾收集点、收集车辆覆盖率达到100%。
3.以资源化利用为核心,进一步创新垃圾处理模式。积极探索垃圾处理模式,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①切实加大协调力度,足额补助运行经费,及时研究解决运行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力促垃圾焚烧发电厂满负荷正常运转,确保全区生活垃圾及时运送处理,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②按照分类利用的要求,坚持源头治理,以农户为主体,严禁乱堆、乱放、乱埋生活垃圾,积极推行集中回收、就地减量、统一转运等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减少进入处理末端的垃圾量。加快建立废旧物资收集点,对塑料、玻璃、金属等可再生资源和枝叶、秸秆等有机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循环利用;针对农村秸秆、柴草等垃圾多的实际,加快推进西龙热电30MW生物质发电项目,大力推行秸秆压块、秸秆造纸等回收利用方式,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研究从8月份起实行“限塑令”,协调银行、保险等单位先期制作100万个纸质手提袋向市民发放,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减少使用塑料袋,逐步减少塑料垃圾产生量。
4.以督查考评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环卫工作质量。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和考评制度,推动提升环卫工作质量。①区级层面上,建立周检查、月通报、季考核、年底算总账的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全方面、无死角的督查检查,严格考评考核、责任倒查和问责追究,倒逼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推动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一体化运行。②乡镇街道层面上,健全完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检查评比、集中整治、经费保障等各项制度,深入开展“区查乡、乡查村、村查社、社查户”为主要内容农村环境卫生“四级联查”活动,通过全方位督促检查、评比考核,推动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工作落到实处。③村级层面上,实行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划分责任片区,聘请监督员,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建立环境卫生“红黑榜”制度,定期评比、张榜公布,先进示范带动、后进整改不足,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垃圾收集工作高效推进,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发力的环境卫生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