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对我国PPP的启示
尽管我国与美国国情不同,体制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同,但美国PPP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以及问题都对我国更好地推进PPP模式提供了多方位的思考和启示。
一是关于顶层设计。美国因为是联邦制,PPP项目又大都集中在各州、郡、市等地方政府层面,所以它基本没有国家级顶层设计,包括立法、实施等主要交由地方政府自定,但它的全国性非政府组织或行业协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的国情和体制决定了我们要讲两点论:一是我们必须要有而且要努力搞好国家的顶层设计,包括PPP的国家统一立法和统一规制,中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统一高效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二是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应用PPP模式的积极性,鼓励地方政府在规范有序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二是关于宣传教育。PPP涉及政府、企业和社会民众,是一个多元参与、相互影响的长期过程,取得共识是PPP顺利实施的基础。在这方面,美国存在问题,包括政府和民众都存有不少顾虑甚至抵触情绪,影响了PPP模式的应用。我国大规模推进PPP模式才两年多的时间,主要是在政府层面强化行政推动,相应地深入细致的宣讲工作远远不够,特别是针对社会民众的普及宣教还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要知道,民众是PPP模式的受用者、付费者和评判者,他们对PPP概念、理念、意义、模式等的正确理解也是PPP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也基于此,我国地方政府在推进PPP模式过程中,要更自觉地发挥好地方人大和政协的积极促进作用。
三是关于能力建设。美国地方政府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应用PPP模式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国地方政府也同样难以拥有这种能力自信,所以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快PPP能力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近几年在推进全球PPP模式过程中,频繁使用和强调的一个概念就是“能力建设”(Capacity Building)。国家发展改革委、清华大学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合作,今年分别在青岛和深圳成功举办了PPP国际论坛和PPP国际培训班,旨在强化理念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接下来计划实施的区分领域和类别的精准培训,将在操作层面有效提升政府和企业驾驭PPP模式的实际能力。
四是关于金融支持。美国对PPP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很大,来自于政府特别设计的政策性融资工具,具有很好的充足性、长期性和低成本。我国中央政府也做出了几项支持PPP模式应用的融资安排,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今后还应加快研究、丰富完善这项工作。但要注意避免被不当项目套现变利而不作为现象的发生,同时对大量私募基金进入PPP项目谋求短期固定高回报的问题也要引起重视。长期稳定的合理回报是PPP最核心的理念,通过政策性金融支持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直接关系到PPP项目的功效、成败和评价。
作者单位:王天义,清华大学 PPP 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 100084 ;韩志峰,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 北京 100824 ;李艳丽,清华大学 PPP 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