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号
《哈尔滨市城市环卫作业人员安全保障条例》业经哈尔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4年10月29日通过,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5年1月19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5年2月5日
哈尔滨市城市环卫作业人员安全保障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环卫作业人员安全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建成区以及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实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环卫作业人员,是指在城市道路、广场、桥梁等公共场所从事清扫、保洁、粪便清掏和垃圾收集、运输等市容环境卫生作业的人员。
第四条环卫作业人员安全保障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第五条本条例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卫部门)负责环卫作业人员安全保障的组织管理工作。
公安交通管理、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卫生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配合,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环卫作业人员安全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环卫作业专项经费。
环卫作业单位应当加大机械化作业设施、设备的投入,减轻环卫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系数。
第七条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应当开展环境卫生方面的公益性宣传,倡导公众尊重环卫作业人员的劳动成果。对车辆沿街撒落、随意倾卸垃圾、向外抛弃废弃物,行人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
环卫、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应当采取多种监控手段,依法获取破坏城市环境卫生行为的违法证据材料,并通过媒体曝光。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尊重环卫作业人员劳动成果,不得妨碍环卫作业安全,对危害环卫作业安全的行为有权进行举报。
第九条市环卫部门应当根据我市实际,制定环卫作业安全规范并组织实施。
区、县(市)环卫部门、环卫作业单位应当依据环卫作业安全规范,制定环卫作业安全保障的相关制度并组织实施。
环卫作业安全规范应当包括环卫作业人员安全作业的教育培训、防护、组织、管理等内容。
第十条环卫作业实行安全培训制度。
环卫部门、环卫作业单位应当制定环卫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计划,建立安全教育档案,定期组织环卫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对新录用的环卫作业人员上岗培训应当包括作业安全培训。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环卫部门,定期对环卫作业人员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的培训。
公安交通管理和交通运输部门应当把保障环卫作业人员安全列入驾驶员培训内容,开展相关安全教育。
第十一条环卫作业单位应当依法为环卫作业人员办理保险,足额缴纳保险费。
第十二条环卫部门、环卫作业单位应当保证环卫作业人员工间休息,根据有关规定设置环卫作业人员休息用房,为环卫作业人员工间休息及车辆停放提供条件。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在棚户区改造、新区建设时,应当优先安排环卫作业人员休息用房。
第十三条环卫部门、环卫作业单位应当加强环卫作业健康的宣传教育,为环卫作业人员提供口罩等防护用品,定期组织健康检查。
第十四条市环卫部门应当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具备警示作用的我市环卫作业人员专业标志服装以及环卫作业设施、设备的标准。
区、县(市)环卫部门和环卫作业单位应当根据季节变化,为环卫作业人员配发符合标准的环卫专业标志服装和作业设施、设备。
第十五条环卫作业人员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安全防护技能,依法享有作业安全保障的权利,并履行相关作业安全的义务。
第十六条环卫作业人员作业时,应当统一穿着环卫专业标志服装,使用符合标准的环卫作业安全防护器材和作业车辆。
专业标志、安全防护器材、作业车辆出现破损、故障时,环卫作业单位应当及时修复或者更换。
第十七条环卫作业人员在日常人工作业时,应当使用安全警示标志。大面积人工作业或者环卫作业车辆在弯道作业、停放时,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设置安全锥、警示牌等。
机动车驾驶员应当主动避开清扫作业区域,避让环卫作业人员及环卫作业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