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已在国外应用,多以玻璃钢制成,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所与广州市回收公司所属模板厂以回收废塑料为基材,通过改性、复合,已制成小幅模板,进一步改进、提高后有望制成建筑模板。向东、段广洪等[13]用废弃线路板的非金属粉末制作玻璃钢制品,按照玻璃钢制品要求设计制作模型,将不饱和树脂或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按质量配比加入15%~25%的非金属粉末以及填料,模压成型得到玻璃钢制品。经过测试得到,非金属粉末中的短玻璃纤维使玻璃钢的机械物理综合性能提高,抗压强度提高了35%,很好地满足了玻璃钢制品在技术、经济和绿色环保方面的要求,工艺简单,成本降低[14]。
2.1.2PCB非金属粉在PVC排水管中的应用
PCB非金属粉的主要成分是低溴化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粉。从化学相容性来说,它和PVC有一定的相容性,PCB非金属粉应用于PVC管加工中,比碳酸钙有一定的性价比优势。万绿达井盖在加入部分PCB非金属粉代替碳酸钙的PVC管加工试验表明,加工性能良好,挤出的排水管表面光滑,优于轻钙做填料的产品表面。因PCB非金属粉的比重比碳酸钙轻(碳酸钙2.71g/cm3,PCB非金属粉1.5g/cm3左右),挤出的管材比原来的制品轻10%,总成本有所降低,使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成本竞争优势。
2.1.3PCB非金属粉在PP,PE木塑托盘中的应用
万绿达井盖试验表明:加入PCB非金属粉代替部分木粉的PE,PP挤出的复合托盘比普通木塑托盘的关键指标,如韧性、抗冲击性等有很大的提高。PCB非金属粉代替部分木粉(塑料:PCB,非金属粉:木粉/40:40:20)制得的复合木塑制品具有较理想的综合性能。全部用PCB非金属粉代替木粉制得的制品同样具有很高的刚性,这证明PCB非金属粉中的玻璃纤维具有与木纤维同样的增强材料的功能,但因为PCB非金属粉中的玻璃纤维是与固化了的环氧树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复合颗粒,因此它和塑料有着很好的相容性,而木塑制品中木粉与塑料的相容性一直是木塑制品性能不尽人意的关键因素之一。PCB非金属粉用于木塑制品中,不仅简单地代替了木粉,在不提高产品成本的情况下,还找到了一种大大提高制品性能的有效途径,具有比一些传统填料难以达到的优势性能。其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以其良好的性价比使得以塑代木真正成为现实[15]。
2.1.4PCB非金属粉在生产复合材料标准砖、多孔砖和砌块的应用
苏州顺惠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已实现利用PCB粉生产复合材料标准砖、多孔砖和砌块。该技术以环氧树脂粉末为主要原料,添加水泥、白泥、粉煤灰、石米渣、激发剂等各种辅料,通过配料、搅拌、成型等简单工序,制成标准成品砖、多孔砖和砌块。该资源化利用技术简单,PCB粉消耗量大(添加量在12%以上),由于整个生产过程和普通建材生产没有多大区别,环境污染很小且易于控制。主要应用于非建筑类项目中,例如在道路、围墙建筑中,用来替代粘土砖。此类型材砖和普通材砖相比,可节约成本10%以上,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和市场空间[16]。
2.1.5PCB非金属粉作燃料的应用
杭州大洲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实现了PCB粉替代部分煤粉作燃料的应用。PCB粉的主要成分为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其中环氧树脂占50%~60%。该技术利用树脂粉末高热值特性,研磨后,可如同煤粉一样,极易燃烧,燃烧后的残渣成分与煤粉燃烧后的灰渣成分很相似,不会对生产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但燃烧产生的尾气治理成本较高,灰渣成分也难以处理[17]。
2.2热解回收法中PCB非金属成分的综合利用
热解回收法是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分解生成气体、液体(油)、固体(焦)并加以回收利用的过程。近年来有机废弃物热解技术以其较低的污染排放和较高的能源回收率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PCB非金属成分的热解气体主要有CO,CO2,HBr,溴苯、低级脂肪烃和一些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芳烃。热解气体具有一定的热值,可作为热解过程的热源就地回收。热解油成分复杂,沸点范围大,热值高,具有类似原油的性质。热解油的合理回收利用,将大大提高整个热解工艺的经济性。热解油用作燃油,蒸馏热解油得到轻石脑油、重石脑油、轻质油气和重质油气4种馏分[18-19]。具有较高热值的高温馏分作为低级燃油出售,经过适度氢化和脱氧、脱水处理的低温馏分石脑油和轻质油气可作为汽油和柴油的主要成分回收使用。还有研究表明,提取热解油中附加值高的物质制备化工原料是可行的。王清等[20]通过间歇精馏试验,探索了热解油中苯酚、异丙基苯酚和水的分离工艺条件。分离得到的产品异丙基苯酚含量不小于90%,苯酚符合GB3079-1997标准。彭绍洪、陈烈强等[21]发明了一种用废旧PCB热解油制备酚醛树脂的方法,能够利用热解油的各组分制备工业上有用的酚醛树脂[22-24]。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