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潍坊市人民广播电台、潍坊日报新闻网、中国新闻月刊潍坊地区专刊、潍坊日报今日昌邑等多家新闻媒体10余名记者云集昌邑市,就城乡环卫一体化“昌邑模式”进行了集中采访和报道,在全市、全省引起了不同反响。
从2008年开始,昌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将城市环卫工作模式延伸至镇街、村(社区),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城乡生活垃圾传统处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收集处理新模式,把镇街和村(社区)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委托市环卫局全面管理。在各镇街设立环卫所,配备环卫专业人员及专业机械、车辆,全面负责所辖镇街驻地及托管村的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按每100户村民设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负责村内生活垃圾收集、道路保洁,按每15-20户村民设置一个垃圾桶的标准,在全市农村设置垃圾桶1万多个,对生活垃圾实行封闭式收集,在镇街区共建8处垃圾中转站,将生活垃圾统一压缩、统一运输,按照15个配一辆垃圾清运车的标准,配备44余辆大中型垃圾车,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与企业联合,投资1、08亿元,建成运行日处理350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了生活垃圾由“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向“社会化、产业化、资源化”转变,达到了“无污染、零废弃”的目标。目前,该项目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在总体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创新建筑垃圾统管统运管理模式和资源化利用,理顺了建筑垃圾市场管理秩序,实现创收,为增添设备提升科技含量提供强力资金支撑。大力实施精细化作业和立体化保洁,创新道路保洁模式,实施“无扫把工程”,由“人工密集型”转变为“机械化作业全覆盖”;创新垃圾桶电子标签管理模式,通过无线传输、GPS卫星定位、垃圾桶倾倒次数和时间显示、调度指挥中心实时监控等手段,实行垃圾桶清运科学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目前,全市农村环卫托管率达到95%以上,构建起城乡一体的大环卫格局。
昌邑市通过创新,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昌邑模式”,引起了全省、全国同行的极大关注,全省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经验交流会和全国城乡环卫一体化暨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培训研讨会相继在昌邑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住建部城建司、科技司有关领导、中环协领导莅临昌邑调研,对昌邑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给予充分肯定,建议全国相似地区借鉴推广。在广西召开的全国小城镇和村庄垃圾治理专家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决定把“昌邑模式”作为小城镇和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推广。在全国叫响了“昌邑环卫”品牌,树立了“昌邑环卫”形象。
潍坊市多家媒体来昌邑采访报道,将进一步提高昌邑环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昌邑环卫将以此为动力,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力争把“昌邑模式”推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