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子垃圾是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固体废物之一,对其不合理处置利用已引起了日趋严峻的环境污染,本文从电子废物的危害及回收利用的角度,概述当前国内外数量巨大的电子废物的污染现状及其回收利用处理技术,并结合国内实际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电子垃圾;回收模型;工艺流程
1、电子垃圾概述
1.1电子废品的危害
废弃电子产品的处理是困扰全世界的大问题。所谓的电子垃圾是指已经废弃的或者不能再使用的电子产品:报废的电视机、淘汰的旧电脑、旧冰箱、微波炉、废弃的手机、印刷线路板、废旧电池等。废弃电子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含材料危害性较小的产品,如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等;另一类是所含材料对环境危害较大的产品,如电脑、电视机的显像管、废旧电池、印刷电路板等。例如废电池中由于含有害重金属成分,1节纽扣电池产生的有害物质能污染60万L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1节1号电池能使1m2土地失去使用价值。
1.2国内外电子废物处理概况
美国——先将整机或部件再利用,然后对不可用部件进行分拆,塑料、金属、玻璃分门别类;再进行熔炼;欧洲——1993年就提出了“制造商责任制”,由制造商负责旧电脑的回收解体处理;日本——从2001年4月起实施“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要求生产厂家义务回收废旧电脑并将其再生资源化处理。
目前,广东省环保局编写的全国首个地方性《废旧电子电器污染防治规划》提出,到2010年,广东将在全省范围内建成布局合理的废旧电子电器回收中心,综合利用和处理各类电子垃圾,并形成对废旧电子电器”产生、收集、储存、处理处置、再利用”全过程的监控体系,全面实现废旧电子电器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
1.3电子废物的回收利用技术现状
当前,电子垃圾回收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主要的阶段:选择性分拆;提高品质(用机械、物理或冶金方法加工处理);提纯(把材料恢复到它们原来的生命周期)。
80年代,德国、瑞典、瑞士等国家就开始对电子废物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致力于手工拆卸和金属富集工艺技术的开发。1991年德国提出了“七部分创造”的手工拆卸方案。目前德国建有年处理21万吨电子废物综合利用厂,其工艺流程为:电子废物-手工拆卸-破碎-筛分-分选-金属富集体深加工。
国外废电池的管理与回收利用。日本——将废电池粉碎后,经高温加热除去杂质。使干电池的再生利用率由30%提高到50%。铅电池,日本可做到100%的回收。德国——借助于离子树脂从溶液中提取各类金属。电池中95%的物质都能提取出来。不污染环境,贵重金属也得到回收。瑞士——将旧电池磨碎,然后送往热解炉内(300~750℃)裂解,汞蒸气被冷凝成液态而进入溶液中,裂解后的渣在1500℃时熔融,铁与锰形成铁锰合金,锌被蒸发后在冷凝器加以回收。
对于电子废物,我国至今采取的仍是自由回收制度:将废旧电脑回收后,翻新制成二手电脑出售给较落后的农村和小城市再度使用;手工分解拆卸,利用酸性化学液体置换金属,残余物随意丢弃;集中拆卸分离,从中获取再生原料,拆卸后的残余物经过一定处理后送往垃圾场;经机械粉碎后进行研磨,同时加入水流,经重力摇床分选,分离出铜、锡、钯等贵金属原料,废水经净化后可循环利用。
2、回收电子垃圾的资源化设想和处理加工技术的模式流程
2.1电子垃圾的资源化设想
由于电子垃圾中含有可回收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塑料、玻璃等,对其实施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既可以减少焚烧、填埋时造成的负面环境效应,又可以使资源循环永续利用,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电子垃圾的回收可以走规模化回收-科学化分类-专业化处理-无害化利用的路子,由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和环保部门合作建立电子垃圾的回收系统,示意图如图2-1所示。
电子垃圾材料的许多成分经过科学的分离和提纯可成为非常宝贵的资源。借鉴国外对电子垃圾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对电子垃圾可采取金属富集的系统化综合利用,建立电子废物回收处理站,对电子废物用专门工具进行拆分,按照塑料、玻璃、线路板和金属等分门别类地集中,可采用的切削分选技术有空气分选技术、空气流化床水选技术。
近日,拒绝白色污染 共创美丽家园宁波市农贸市场塑料购物袋使用集中治理宣传活动在余姚市下菱菜市场举行。为引导经营户与消费者...
[详细]
2021-08-16
中国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