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每完成两个单元高度(4.7m)进行外层覆盖土前,需在压实垃圾层上铺设次盲沟,次盲沟按50m左右间距设置,次盲沟内填充级配砂卵石粒径为20~50mm。次盲沟为梯形断面,上宽0.8m,下宽0.5m,深0.4m。次盲沟按2%的坡度与竖向石笼连接。填埋场周围边坡上不再设次盲沟,利用自然坡度收集渗滤液汇入库底,然后进入渗滤液收集系统。
4.4竖向石笼
除在主盲沟与次盲沟的交汇点设置石笼外,以此为基础,沿次盲沟铺设方向每隔50m进行设置,共设置80个。石笼用钢筋网做成圆柱围网,直径为1.5m。每个石笼中埋设DN200的高抗压螺旋HDPE管作为排气管。竖向石笼与各层覆盖土的次盲沟连通,使主、次盲沟和竖向石笼构成一个完整的收集和排气系统。
4.5垃圾渗滤液调节池
为了节省投资,调节池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地形,通过修坡平底,设计为一个长方体,池长80m、宽30m,深4m,池底标高190m,水面水位标高193.5m。面积2400m2,总容量9600m3。当有效水深3.5m时,则调节池有效总容量为8400m3。
调节池内主要设备包括细格栅1台(栅条间距0.50mm)和潜污泵2台,细格栅用于去除渗滤液中杂物,由于量少,采用人工格栅。渗滤液在池内停留时间大于24h,经水解酸化预处理后,渗滤液中COD、BOD去除率约30%,SS去除率约10%,NH3-N去除率约30%。
5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及处理系统
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甲烷和二氧化碳,一般含量约占废气总量的50%和40%,甲烷可以作为能源回收利用,但由于甲烷的产量不稳定,含有水、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使得甲烷的回收利用带来较大困难。本工程运用化学计算法以及化学需氧量法对填埋场产气量进行了预测:根据阳朔县城区垃圾的组成,平均每t垃圾理论产气量为43.5m3/t,则填埋场平均一年填埋3.3万t生活垃圾时的理论产气量143.55万m3。
由于本填埋场以考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要目标,且甲烷产量的不稳定性,因此本设计暂不考虑甲烷的回收利用,只对填埋气采取导排措施,设立导排系统进行处理。垂直导气管安装在竖向石笼内,即在每个竖向石笼中埋设DN200的高抗压螺旋HDPE管用作导气管,每根导气管长3.0m,管外用粒径20~40mm的碎石填封。导气系统的铺设是随填埋作业面逐层上升靠导气管接头联结而逐段加高的,导气管中最大的高度可达45m。由于本工程不考虑填埋气的利用,为保证填埋场的安全和防止大气污染,设计点火器作燃烧处理。燃烧将填埋气转化为CO2、氮氧化物等其它无害气体。
6结论
(1)本项目实施后,不仅可改善城区面貌,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而且可更好地改善阳朔县旅游事业的投资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以及一定的经济效益。阳朔县城区垃圾填埋场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根据对阳朔县城区人口、垃圾产生量的预测,阳朔县城区填埋场采用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工艺,日处理生活垃圾90t。
(3)经调研和实地勘查,选址古乐观音山符合填埋场场址基本要求。该场址总占地200100m2,填埋场区占地168781m2,总库容量380m3,服务年限50年以上。防渗系统采用单层衬里结构的水平防渗。
(4)渗滤液收集系统设计参数为:导水层应保持3%的坡向,铺设一层厚300mm2级配砂卵石;主盲沟采用梯形断面,尺寸为:上宽1.0m,下宽0.8m,深0.7m。次盲沟充级配砂卵石粒径为20~50mm,梯形断面,上宽0.8m,下宽0.5m,深0.4m,2%的坡度。调节池设计为一个长方体,池长80m、宽30m、深4m,池底标高190m,水面水位标高193.5m。面积2400m2,总容量9600m3。
(5)填埋场废气收集的气体采取导排措施,一年的理论产气量143.55万m3,本工程不考虑填埋气的利用,设计点火器作燃烧处理。
参考文献:
[1]杨国清,刘康怀.固体废物处理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赵由才.实用环境工程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