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标识、转运废旧镍镉电池管理法》
美国有专门的《标识、转运废旧镍镉电池管理法》,对废旧镍镉电池的标识,转运过程中的具体事项加以约束。
(5)《通用废物管理法》
立法规定,所有废旧电池均需遵守《通用废物管理法》的规定。在此法规中,政府详细作出了有关责任、标识、储存时间、运输、出口、注册、雇员培训、货单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规定。
(6)电池环保法规实施情况
《电池法》要求充电电池生产商和使用充电电池器具生产商组织进行废电池回收利用的公众教育和公众参与,提高废镍镉电池、小型密封铅酸电池和其他需要控制的电池的回收率或对废电池进行有效的处理处置。为此美国开展了全国范围的镉镍电池的回收计划和部分州的回收计划,而废小型铅酸电池的回收计划是由“便携是式充电电池协会”(PRBA)和“电池国际理事会”(BCI)进行的。在这一计划中,镉镍电池的批发、零售商和公众组织收集废镉镍电池,由PRBA承担收集费用并将废镉镍电池送到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国际金属再生公司(INMETCO),回收的钢材用于制造不锈钢,99.95%纯度的镉被重新用于生产镉镍电池。
美国INMETCO公司于1995年12月在宾夕法尼亚建厂,年回收镉能力3000吨,建厂第一年就从镉镍电池中回收到非常纯的镉。除此之外,有些州也建立了自己的废镉镍电池的回收利用计划。比如马萨诸塞州的废镉镍电池回收率在1997年前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如果北美电池回收全面展开,镉回收产量可达到一万吨。
美国可充电池回收公司(RBRC)是一个国际性非赢利、公益性服务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以零售店为基础,建立收集网络系统,由285个以上的可充电池制造商和销售商组成,网址http:www.rbrc.com。该公司原计划在2001年年初回收所有种类的可充电池,建立公共教育计划,并进行广告宣传,促进和管理镉镍电池的回收,有关费用由参加的公司赞助。
美国和加拿大是通过零售商、收集中心等来收集废旧电池的,收集其他二次电池也将利用这些渠道。现在美国、加拿大有29000个零售商和收集站,消费者可打电话或从网站上知道最近的电池收集站。
(7)从2004年12月29日起,美国禁止客机运输锂一次电池
华盛顿-美国运输部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与研究特殊项目管理部(RSPA)今天禁止使用客机进行锂一次电池的货物运输,他们认为这类电池在客机的货舱内有引起火灾的危险。运输部宣布飞机上的乘客仍然可以随机携带、使用、装有锂电池的书包、个人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这条禁令提高了客机的安全水平"美国运输部秘书NormanY.Mineta说。"我们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只运输相对很少数量的锂一次电池,也会有引起火灾的危险,并很难扑灭。"
运输部将继续研究使用客机运输其他种类电池,如可充(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以便决定是否进一步制定法规。
RSPA,该部门负责危险材料运输规则的制定,发布了这条禁令,解释使用客机运输锂一次电池有引发火灾的危险。FAA将利用其对空中危险材料运输的强制权力执行这项禁令。该临时法规在《联邦登记》上刊登14日后,将于12月29日正式执行,适用于所有美国客机和进出美国的外国客机。
公众可以对该项禁令提出意见,RSPA计划就这项禁令召开会议,会议后如果理由正当可以对该禁令进行修改。
造成电池具有危险性的原因是其含有锂,它的电化学性能使它非常活跃。RSPA和FAA,与火灾安全专家合作,在FAA在亚特兰大市的技术中心,他们发现如果锂一次电池在运输途中起火,目前飞机所使用的灭火系统不能够扑灭大火。货物中一个锂一次电池起火可能会引燃其周围的全部电池,一直烧毁整个货舱的货物。燃烧的锂一次电池会造成熔化的锂穿透货舱或引起舱内压力上升足以突破货舱的隔板,使大火从货舱漫延到飞机的其他部分。FAA的研究人员同时发现货舱内任何火灾,无论地点或原因,即使被扑灭,也会使货舱内的温度升高,使锂一次电池发生自燃。
但是,个人运输相对是安全的,装有小型锂电池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仍被允许带到飞机上。同时锂一次电池的货物运输在货机上是允许的。对临时法规的评论时间截止至2005年2月13日。这份法规登记号为RSPA-2004-19886,可在http://dms.dot.gov和http://www.regulations.gov上找到。
6、日本
由于1956年出现的水俣病以及人们对废电池中汞的忧虑,日本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废电池中汞的威胁。一些研究表明,废电池的焚烧对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日本政府也开始探讨废电池的管理问题。
日本确定每年11月11日为“干电池日”,12月12日为“蓄电池日”,其活动包括在主要街道和向社会福利院以及残疾人捐赠电池和宣传品,中小学生实验制作电池,了解电池知识,全社会宣传有关电池与环保内容。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