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的垃圾组分随城市现代化程度而不同,填埋场的地理位置、气候因子等因素也会造成植被恢复效果的差异,因此,国外的生态恢复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但不能照搬。而我国的填埋场生态恢复研究只是集中在耐性物种的定性筛选上,对生态演替规律、耐性物种抗逆性机理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定量化的技术体系。
2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通过以上对垃圾填埋场特征的认识和对植被恢复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我国在垃圾填埋场的耐性树种的选择与应用、土地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来说,垃圾填埋场的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多样性偏低,群落结构仍然比较单一。由于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内容单一、技术体系不完整,不论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都与国外差距很大,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发展的需要。为此,对填埋场植被恢复,应该加强以下方面的科研工作:
2.1加强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
从目前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研究成果看,影响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是填埋气体、渗沥液、最终覆土层的性质及其厚度、堆体稳定性,以及抗性、耐性植物种的选择_但对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目前都不系统、不深入,不能形成完整的技术指标,对垃圾填埋封场后的植被恢复,各地所选用的植物都是当地园林绿化或荒山造林的植物种,相当一部分是靠经验,缺乏理论指导。因此,鉴于填埋场气候、植被、地质地貌差异显著的特点,不同地区应遵循生态演替规律,通常封场后的垃圾填埋体多为次生裸地,其植被的自然恢复相当于次生裸地的次生演替过程因而,各地耐性、抗性植物品种的筛选范围要包括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和乔木树种,同时还要纳入各地野生植物,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开展植物对抗于旱、耐贫瘠、抗高温等抗逆性方面的系统研究另外,对植物的选型和配置要考虑填埋场最终的利用目标和先锋植物种、建群植物种与辅助肥料植物种的合理搭配等问题。
2.2加强技术标准的制订及示范基地建设
美国环保局于1983年颁布了已关闭卫生填埋场植被重建的标准步骤。2007年,建设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工程施工及验收进行了规定,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方面的相关标准和操作指引,且不系统、缺乏指导性。另外,受当地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国内很多垃圾场填埋初期由于没有设计建造防渗、泄洪、排水、污水处理、气体回收利用系统,因此,填埋场二次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威胁周围人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因此,应尽快制定《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技术标准/导则》,同时,应尽快建立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示范工程。
3垃圾填埋场植被修复技术措施
3.1植被恢复目标的确定
在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生态背景进行充分调查和辩识后,目标的确定是植被恢复的首要步骤,决定着将采取的对策、途径和技术方法等。一般的,填埋场恢复目标大概可分为七类:1、开放空间(open space);2、林地(woodland);3、野生动物栖息地(wildlife habitat);4、娱乐公园(recreational park);5、农业用地(agriculture);6、草地(grazing land);7、轻工业用地(light industry)。选择哪种目标,国外有一套成熟的决策机制,称为LRPA(The Landfill Restoration Plan Advisor,填埋场恢复计划咨询系统),供决策者进行咨询。其实,无论选择哪种方向,都要综合考虑恢复地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土地稀缺程度、人们的生活习惯等。植被恢复的最终目的就是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动维持状态。
3.2植被恢复的步骤与途径
3.2.1环境背景调查和诊断。环境背景的调查主要包括:(1)填埋场所处的地理区位特征;(2)当地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趋势;(3)当地气候状况,包括降水量、风向、常年气温等;(4)土壤基本物理化学与矿物学特性,根据土壤性质来确定基质改良途径;(5)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群落构成特征、生物多样性现状、植被演替的过程和方向及其存在的问题等。通过生态环境背景调查和研究,弄清哪些环境因子是有利因素,哪些是不利因素,以及哪些是限制因子。在植被恢复时扬长补短,发挥区域优势,弥补不足,充分考虑植被的作用,这是植被恢复的基础,也是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法的保证。
3.2.2恢复对策的选择和布局。植被恢复对策的选择依据是所处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条件。通常有三种对策。第一种是消除人为因素,通过自然恢复过程,缓慢地恢复;第二种选择是在人为的帮助下,恢复到初始状态或某一阶段;第三种选择是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建立人工植被,替代原生植被方向的演替。很多学者建议第二种与第三种相结合,恢复生态经济型植被,既遵循自然恢复演替规律,同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经济需求。确定恢复对策后,必须进行合理的生态经济规划。根据区域自然特征、退化现状和趋势、人类经营方式和人类干扰活动状况等进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分区分片地恢复植被。
3.2.3耐性物种的筛选和引种。物种的选择是植物群落和植被重建的基础。对于垃圾填埋场恶劣的生态环境,首先应该筛选并合理配置先锋植物和适生植物。先锋植物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