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洗手台及男生用小便斗,不用塞子或活动漏水塞,采一体成形者,可防止被取走或丢弃。
(四) 楼下厕所设手动铁卷门(网状的),放学后即上锁,可防止遭受破坏。全校仅留一间供人使用即可。
(五) 洗手台最好设在厕所外面,避免洗手时溅湿地面,满地泥泞,且若能依学生身高差异,设不同高度之洗手台则更理想。
(六) 工具室若能加装放清洁用品和吊扫具的架子,则更易保持工具室的整洁。
(七) 厕所色调以乳白、浅黄、浅蓝、浅灰......等淡色为宜,不但明亮度高,污垢易发现,且色彩柔和温馨。
(八) 门板、天花皮应使用防水质材,避免遇水潮湿变形。
(九) 排水孔之设置应注意排水功能,避免积水,造成脏乱,发出霉味。
(十) 厕所位置应远离饮用水水源,避免细菌污染。
(十一) 厕所应邻近教室,以免造成管理上的死角,威胁到学生安全。
(十二) 级任老师若能实际参与打扫工作,则学生较易认同,接受打扫厕所的工作,心理也较平衡,必能让学生「欢喜做」、「欢喜受」。
(十三) 能发动中、高年级各班认养厕所,由学生自愿参与维护工作,则不但厕所清洁不用愁,亦能培养学生热心公益的美德。
(十四) 学校厕所的维护管理,当然会受囿于旧有的建筑设施,除了积极地争取更新改建外,培养学生正确的如厕习惯也可弥补硬件施的缺失。
(十五) 指导学生亲自参与厕所清洁与维护工作,可让儿童体会到劳动、合作的重要,以及爱护公物不随意破坏的好习惯。
(十六) 厕所是现代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活设施,其干净、卫生与否,反应了我们生活质量的良窳,学生有了良好的如厕习惯,厕所更能保持干燥、清洁、卫生,如此,学生不会视上厕所为畏途,如厕将成为一种享受。
(十七) 厕所提供卫生纸的措施,反应了学校对儿童的爱与关怀,当然在供应初期,还是需要透过不断地倡导、教育让学生在感到「方便」外,能有着爱物、惜物的理念。
(十八) 学校与家庭密不可分,教育方式也需一致才会产生正正的效果,因此透过家长会,妈妈教室等活动的倡导,让家长也能参与指导孩子在家中的如厕习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相互联结,才能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十九) 编写教学活动,落实学校厕所卫生,让厕所的管理与维护更趋向于认养制度,则学生参与更多,爱护学校厕所相信更容易。
(二十) 学校厕所开放为小区使用,这是将来的趋势,但一定要先做好小区学校之良好互动,否则,将会给学校带来很大的困境,不只是破坏,且造成反教育的后果。
贰、现代化厕所的展望
一、今后努力方向
清洁、明亮的厕所是现化化厕所的条件,经常拥有干燥不脏、不臭,是每间厕所的基本要求,学校厕所除了要求硬的质量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互敬互重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如厕卫生习惯,注重基本的礼仪态度,因此,学校提供安全卫生、美观、舒适、宽敞的厕所空间之外,更要教育下一代成为有公德心的一等公民,提升生活质量,创造现代化的厕所文明,达到境教功能,培育下一代主人翁懂得惜福与珍惜,努力方向有:
(一) 落实卫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厕所及维护厕所的智能。
(二) 加强管理与维护:建立专责制度。
(三) 加强生活教育及道德教育往下扎根。
(四) 有足够维护经费,有效维护厕所,专款专门。
厕所是学校生活所必需,与学生生活质量习习相关,同时与生活教育、道德教育之实施密不可分。有优良的厕所文化,才可能培养品味高超的现代化学生,尤以近年政府当局已把厕所的设置、使用及维护,列为办学绩效及生活教育成效之重要指标,因此除了规划设计理想的学校厕所外,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养成良好如厕习惯以及公德心的培养,亦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二、建议事项
(一) 各校男厕小便斗系壁挂式,教室之使用较受到限制,若采用落地式不论个子落地式不论个子高矮,年级高低均可使用。
(二) 男女厕所隔墙为封闭式,若采用一排花格砖,对于通风将有更佳之效果。
(三) 进厕所之门,若采用双面推开,或归位铰链,放手后门自然回归,则对厕所之隐密会更好。
(四) 编列专款维修厕所,污水内放置生人菌延长化粪池寿命。
(五) 通令各级学校不要以扫厕所做为处罚的手段,应以扫厕所是为他人服务的良好表现。
(六) 改建时,应能小规格的厕所申请为「新建」,空间加大,就可男女分厕,并可一劳永逸。
(七) 洗手台安装在厕所内,缺点为地面常弄得又潮又湿。学生们鞋底带进的泥沙遗留地面,亮丽的地砖,看来脏兮兮的,实在是美中不足。改进之道,在门口放置脚垫及洗手台前放置大块脚垫或吸水垫,多少能减少污染。
(八) 残障用厕所设计,应与地面平,不能有台阶。并应设置扶手,方更使用。
(九) 电子感应器虽能随用随冲,常保清洁无异味,但内部电子零件十分精密,故障率很高,更换零件动辄上千元,财务负担很重,若能装设按钮式或许较理想。
(十) 脚踏式冲水虽然方便又合乎卫生,但学童往往用力过猛,踩坏踏水板,也是一大困扰。若能在学童及腰设手压式冲水阀应可降低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