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加强生活教育及道德教育。
6. 加强厕所的绿化美化,使厕所有如客厅之感。
五、清洁指导方面
(一)打扫厕所要领
1. 地面应保持干燥,能「干」,才能「净」,避免进出留下脚印。除弄脏的便槽外,地面尽量少冲水,并随时用拖把擦干。
2. 厕所内务必摆设垃圾桶,并放入垃圾袋,垃圾要每天倾倒干净。
3. 非不得已,尽量少用肥皂粉。以免污染水源。肥皂粉需以水溶解稀释后使用,不得直接洒在便槽或地面上,以免产生大量泡沫,无法排通。
4. 便槽和小便斗每天用长柄尼龙刷刷洗,避免累积黄垢,发出恶臭。
5. 洗手台用菜瓜布刷洗,台面用抹布擦干,镜子用旧报纸擦拭,少用清洁剂。
6. 电子感应器一定要用抹布擦拭,以防潮湿故障。
7. 打扫用具一律藏在工具室,排放整齐。
8. 墙壁、门板经常用抹布擦拭玻璃窗、天花板用长柄窗刷清除灰尘和蜘蛛网。
9. 拖把、抹布应在拖把槽清洗,不得在洗手台洗,以免弄脏洗手台,造成水管堵塞。
10. 负责班级各班自行设计、布置,来加强绿化美化厕所。
11. 厕所设备若有毁损故障,立即填写修缮单,通知总务处修护或排除。
(二)清扫指导要领
1. 地板:上午用扫把打扫或不扫(视干净与否),下午水冲洗并用拖把吸干。
2. 镜子:使用旧报纸擦拭,一天擦一次。
3. 洗手台:洗脸盆用洗净粉刷洗,台面抹布抹干,并放置香皂备用。
4. 平面部份灰尘擦拭:电子感应器外盒,小便斗和隔间平面部位,用抹布擦拭。
5. 蹲式便器弄脏了用水冲洗,再用拖把吸干。学生戴橡皮手套工作。
六、使用倡导方面
(一)落实卫生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1.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厕所方法。
2. 如厕礼仪及有关生活教育加强实施。
3. 安全概念之建立。
4. 训练学生有效的「清扫厕所」方法,使厕所卫生维护工作确实而有绩效。
5. 不良如厕习惯及错误清洁方法的纠正。
6. 良好的卫生教育是维持厕所卫生的根本之道。
(二)厕所卫生的倡导
1. 防塞的倡导
(1) 勿丢杂物入坑内,如饭渣、剩菜,以免堵塞。
(2) 卫生纸、面纸用完放进垃圾桶内,保持地面干净。
(3) 若弄脏了,要自己负责清洗干净才离开。
2. 卫生倡导
(1) 平日养成有尿意立即上厕所的不憋尿习惯。
(2) 来匆匆、去冲冲,多替别人想一想(享用干净的厕所)。
(3) 建立我为人人着想,别人为我服务的观念。
(4) 爱惜公物习惯养成,不破坏、不涂鸦。
(5) 不乱丢卫生纸,棉垫等垃圾,爱惜使用厕所,人人有责。
(6) 不脏、不臭、清洁、干净的厕所是现在文明的表现。
(7) 有一流的厕所就有一流的国民,用后记得冲水。
3. 如厕方法指导重点
男用:
(1) 小便斗装有电子感应器自动冲水,使用完稍微停留一会儿再离开。
(2) 不能因好奇或好玩及恶意去破坏它,并避免把杂物丢进便斗里。
女用:
(1) 轻轻敲门等响应,若无人才打开门进去使用,若有人别急,等一会儿。
(2) 瞄准目标:脚踏在脚印上,若无脚印,就要往前蹲。
(3) 自己所使用的卫生纸或卫生棉等,不可丢进坑内,要放在垃圾桶里以免堵塞水管,造成臭味,减低使用年限。
4.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厕所
(1) 上厕所应排队,依序使用。(如厕所内空间太小,可在厕所入口处排队等候。)
(2) 先敲门,等回应,确定没人后再开门。
(3) 入厕后,应先关好厕门才开始如厕。
(4) 选择适当位置,对准目标,以期大便入坑,小便入池。
(5) 若有人在外面敲门应响应。(说「有人在」或回敲两下)。
(6) 如厕完后,卫生纸要折好丢入垃圾桶内,勿丢入马桶以免马桶阻塞。高年级女生应指导卫生棉用后,应先卷好处理,再丢入垃圾桶,以免有碍观瞻,并防马桶阻塞。
(7) 如厕完后要冲水,若不慎污染便器,应立即擦拭。
(8) 发现便器有毁损或故障,立即报告老师或总务处加以修缮。
(9) 如厕完后,需整理好服装才可出去。
(10) 离开厕所,要随手关门,但切勿反锁。
(11) 如厕完后应洗手,水量不宜过大,以免弄湿地板,洗后双手在水龙头底下轻轻抖掉水分,再用手帕拭干或烘手机烘干。
5. 厕所使用原则
(1) 结伴前往,并注意安全,看见可疑人物,应立即报告老师。
(2) 依序排队使用,不可争先恐后、大声吵闹。
(3) 使用前,请先敲门,确定无人方可进入使用。
(4) 使用时,应蹲(坐)或站妥正确位置,不要污染便器或地面。
(5) 使用后,请冲水,勿将杂物投入便器内,维持厕所清洁及畅通。
(6) 厕所内外请勿涂写,维护整洁。
(7) 爱惜公物,节约用水,发现有损坏或停水,请通知老师。
七、厕所维护注意事项
(一) 各校成立规划小组参观绩优中小学的设施,取人之长,并集思广益,可避免闭门造车或孤陋寡闻的毛病。
(二) 色彩的设计,将决定厕所观感,马虎不得。中彩度色彩较讨好而亮丽;规划小组成员要纳入美劳科老师,切勿以校长的喜好来决定。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