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然包括人与环境以及环境卫生与经济建设的和谐。
广州市目前日产垃圾7770多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广州市原有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由于条件所限,无论在技术和管理水平上都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广州市政府及市容环卫局等有关部门从长远的城市规划、可持续性发展和建环保城市的战略指导思想出发,以建设“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在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上,实施大视角思路、高起点建设、严要求管理。从1998年起,着手筹建广州市大型的、环保型的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短短几年的努力,已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各一座;全市专用垃圾压缩站已达137座;第二、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等一批设施项目正在抓紧筹建。广州市在科学、务实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为保护环境做出了积极可喜的成绩。
一、适应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在思路上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规划实施大视角
垃圾处理工作是世界性的难题,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创出一条与城市发展基础相衔接,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与国际先进技术发展相接轨的垃圾处理新路子,这是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巧年来,经济连续以15%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15.81亿元,人均GDP达到6800美元。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广大市民对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广州作为一个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10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广大市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就必须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
基于建设“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及必须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广州市在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思路上采取了大视角。
首先,在生活垃圾处理的规划上。广州瞄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大城区规划,在原有环境卫生规划基础上重新调整完善垃圾终处理场的布点,并且进行规划预留控制。
在规划的基础上,近几年来,广州市建成使用的生活垃圾场有,东部的大田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中部的李坑、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北部的花都狮岭垃圾卫生填埋场,南部的番禺火烧岗垃圾卫生填埋场。
为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广州市正在实施的生活垃圾终处理项目还包括广州市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厂(日处理2000吨)、广州市李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日处理1000吨),而广州第三座焚烧垃圾发电厂日处理规模将达3000吨/日,计划在2010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广州每天可焚烧处理6000吨生活垃圾,如果按照目前广州市中心城区日产垃圾7000多吨计算,90%以上的生活垃圾都实现了焚烧发电。
第二,在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结构上。广州市针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区范围的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垃圾产生量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如果都采用填埋的方式将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现状,先后作了有关的调查研究,并组织有关专家论证,重新修编了2010年前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和建设计划。到2010年前,生活垃圾处理将从以填埋为主逐步过渡到焚烧为主并辅以综合利用;大力实施垃圾减量;将垃圾填埋场的功能从处理原生生活垃圾转变为处理二次废弃物的终处理设施。
第三,在生活垃圾处理的工艺技术上。广州市正朝着“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把生活垃圾处理的工艺技术立足于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点上。
按照大视角的思路,自1998年以来,广州市先后投入资金约22亿元用于生活垃圾终处理建设和维护。目前,日产生活垃圾7770吨,全部采用卫生填埋和焚烧发电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其中,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技术标准及营运管理上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接轨;垃圾焚烧采用当前世界上先进的高效的焚烧炉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烟气处理水平达到欧洲标准。
二、瞄准广州的发展前景和世界前进的步伐,高起点建设现代化大型生活垃圾夕鲍设施.
垃圾终处理设施建设要高起点,首先是标准要高。
在建设标准上,近年来广州市建设使用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都按照卫生填埋的标准建设。每个场都建有独立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二级或三级排放标准。特别是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该场由生活区、进场区、填埋区、渗滤液调节池、地表水沉淀池、处理厂、填埋气发电厂及其他配套设施组成。垃圾填埋区分为4个区,分5个阶段填埋。目前已成为广州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场所。据统计,该场2003年进场垃圾量为131.40万吨,2004年进场垃圾量为221.07万吨,2005年进场垃圾量为235.84万吨。
兴丰垃圾卫生填埋场建成营运后,在国内同行中创下了三个第一:第一个按照发达国家标准和规范设计、建设的特大型填埋场;第一个以商业模式通过国际招标的形式由境外公司承包设计、营运,由国内公司投标建设的垃圾填埋场;第一个采用双衬层防渗系统和采用反渗透工艺处理渗滤液等高新技术建设的垃圾填埋场,实现了渗滤液零排放。该场2004年被列为国家环境保护“十五”重点工程项目,同年11月被国家建设部评定为科技示范工程。[page_break]
环卫科技网讯,6月30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杭州市桐庐县主城区环卫一体化项目-桐君街道区块的中标公告,中标人为杭州巾帼西丽市...
[详细]
2021-06-30
中国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