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全部中方负责,总建筑面积7200m2,包括压装车间、综合办公楼、修理间、锅炉房、洗车台、计量间及门房。建设期从2004年6月到2005年8月,共计14个月。压装工艺特点:垂直受料、水平横向供料、纵向推料,箱内压缩。
六、日援设备的主要技术特点
1、密封垃圾箱(容积23m3):内外两层:内箱、外箱。
内箱:前窄、后宽、底平,便于倾倒垃圾。箱内无推料装置,在箱的后部,设有渗滤液收集箱。
箱体规格:外箱:6300mm(长)2450mm(宽)、2460mm(高);
内箱:5900mm(长)、2100mm(前宽)、2300mm(后宽)、1875mm(高)。
密封程度好,用压条全部封闭。
2、箱机对接
机前滑动装置为两箱位,满箱滑到空位运走,另一箱到装箱位。压缩机的拉紧装置同滑动装置两轨的速度调节,完成箱机对接。
3、箱内压缩
推头伸进垃圾箱月80厘米,最后一次压缩有保压阶段。
4、在压装机压装垃圾前,将垃圾箱的后门下半部分固定在推头上,作为压装机的推板,当最后一个周期完成后,将后门重新固定在上半截后门上,这样使垃圾不可能夹在后门与箱对接处。
七、技术援助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技术援助,将其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援助领域涵盖了援助项目的全部,包括:日本国的技术培训和国内现地技术培训。日本国的技术培训经费由日本JICA海外培训费中支付,国内培训部分费用由咨询公司负责。经过和咨询公司多次商讨,和我市在填埋场管理、环境监测、中转站的管理等方面缺乏经验的现实,2003年-2004年度接受了我市五名技术人员去日本培训,专业及人员分配如下:
2003年:废弃物管理、环境监测各一名;
2004年:垃圾填埋场管理、中转站管理、有用物资回收利用各一名。
国内培训包括:垃圾场管理技术;社会环境调查;自然环境调查;中转站转运、管理、操作技术。
通过培训,对我市有关专业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对日援设备的操作基本掌握。
八、项目实施效果
日本援助的设备和仪器都是我市在生活垃圾处理作业中所急需的,对推进垃圾处理无害化和提高运输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1、垃圾场运行设备
通过日本援助,使江村沟垃圾场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建设规模一类(总容量1200万m3以上),日处、理能力一级(日填埋1200吨以上)的大型卫生填埋场的主要机械设备数量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保证了村沟垃圾场日处理3500吨垃圾的卫生填埋作业的顺利进行。
2、环境监测仪器
环境监测仪器援助两套,分别用于垃圾场和三民村中转站。虽为便携式,但能以它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测量迅速、数据较准确测定出是否造成污染,污染因子和污染程度,为及时处理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中转站设备
三民村垃圾压缩中转站是我市首建,同我国其他城市的同规模中转站比较,日本援助的设备和车辆目前是最先进的。它的运行能够提高我市西部距江村沟较远地区垃圾的运输效率,实现了垃圾不抛洒、渗沥液不滴漏的密闭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