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
本项目为医疗垃圾处置中心,其功能为收集梅州市全市县城主要医院和城区主要诊所、附城乡镇卫生院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本项目的服务年限为2006年~2025年,服务期满后,本项目不再接收医疗垃圾和处理医疗垃圾,一切营运设施都会停止作业,工作人员也相应离开本项目的工作岗位,本项目不再产生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噪声污染物及固体废物。
因此,项目停车营运后,本项目所有污染源都不存在了,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随之消失。
但遗留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作为危险固废仍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必须将所有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交具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进行处置。
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服务期满后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9环境风险评价
9.1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危险医疗废物焚烧设施风险识别和运输过程的风险识别、及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9.1.1医疗废物焚烧设施的风险源识别
医疗废物焚烧设施包括医疗废物进料系统、焚烧系统、燃烧空气系统、热能利用系统、烟气净化系统、残渣处理系统等。医疗废物焚烧设施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见表9.1-1。
表9.1-1 医疗废物焚烧设施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情况
风险源 事故类型 风险因素
燃烧空气系统、辅助燃烧装置 事故性停车 由于机械故障(冷却水、除渣、引风、余热锅炉堵塞、压缩空气执行机构等故障)等造成事故性停车,事故排放口紧急打开
烟气净化系统 多种原因造成的烟气净化系统故障 净化系统出现故障,此时焚烧炉烟气由紧急排气筒直接排入空气,短时间内烟气中高浓度有毒物质扩散到空气中
净化系统中急冷和活性炭吸附出现故障,从而使烟气中二噁英以较高浓度排入空气中
引风机出现故障,引风机因停电或设备故障停运时,除尘器内压力升高,废气、粉尘外溢,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危害
当除尘器某一单元出现滤袋破损时,将形成含尘气流短路,未经过滤除尘的废气直接排放进入空气中
医疗废物进料系统、焚烧系统
物料不相容故障
泄漏事故
还原性和氧化性医疗废物同时送入焚烧炉,在高温下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烧坏炉壁,导致医疗废物泄漏甚至爆炸事故
医疗废物中混入高酸碱性物质,焚烧时严重腐蚀炉壁而导致泄漏事故
9.1.2运输过程风险识别
本项目的运输路线为国道G205,国道G206,省道S332、S333、S225,X969、X032,梅华公路。
运输风险主要是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在敏感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并且医疗废物落入水中或掉出车外。
本项目的运输路线经过GB3838-2002 II类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因此本项目的运输车辆在经过各饮用水源保护区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
运输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情况见表9.1-3。
表9.1-3 运输路线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情况
敏感路段 事故类型 风险因素
人口集中区(村、镇、集市学校等) 交通事故 医疗废物散落于地面,引起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扩散,感染周围人群
水域敏感区 交通事故 医疗废物落入水中,医疗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水体
道路易滑坡区 泥沙阻断交通 医疗废物不能及时运至处理中心,造成医疗废物在医疗机构的贮存压力
车辆易坠落区 运输车辆坠落悬崖 医疗废物散落于地面,引起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扩散
9.1.3风险类型识别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可知,本项目的风险类型为医疗废物焚烧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二恶英、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和医疗废物的泄漏。
9.1.4物质危险性识别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44-85)对本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
本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如下:
(1)医疗废物特性
1)感染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主要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废物,主要包括: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
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病源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疫苗、血清、血液及血制品;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
2)病理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指人体切除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主要包括:手术及其它诊疗过程中直接切下的人体组织、脏器、胚胎、残肢;医学动物实验的组织、尸体;病理室切片后用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
3)损伤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指能扎伤人的针头、缝合针、各类刀、锯、载坡片、玻璃试管、玻璃瓶等。
4)药物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者污染的废弃药品,主要包括: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