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3植物资源现状调查
本项目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物种较丰富,但受人类长期人为活动的干扰破坏,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现状植被多为自然次生或飞播造林的马尾松林、以荷木为主的自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以及人工种植的尾叶桉速生丰产林。
据实地调查,项目所在地及周围由于发生山火,全部植被被烧尽,地面裸露,因此本报告只调查项目周围覆盖植被的山地。据调查,项目周围植被类型及其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均较简单,共有维管植物9科12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种,裸子植物1科1种,单子叶植物2科3种,双子叶植物5科7种。常见和比较常见的乔木有荷木、马尾松、尾叶桉等,常见和比较常见的灌木有黄桅子、桃金娘、岗松、菝葜、春花等,常见和比较常见的草本植物有芒萁、灯心草、芒草、山类芦等。主要植物名录见表4.5-1。调查中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和国家保护的珍稀频危植物,也没有受保护的古树名木。
表4.5-1 主要植物名录
科名 种名 学名 科名 种名 学名
松科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山茶科 荷木 Schima superba
桃金娘科 尾叶桉 Eucalyptus urophylla 黑白科 芒萁 Dicranopteris linearis
岗松 Backia frutescens 茜草科 黄桅子 Gardenla Jasminoides
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 禾本科 芒草 Miscanthus sinensis
灯心草科 灯心草 medulia junci 山类芦 Neyraudia mintana
蔷薇科 春花 Raphiolipis indica 菝葜科 菝葜 Smilax china
根据植物群落的外貌、组成、结构、生态环境及人类行为的原则,项目周围山地植被主要有3类,分别为荷木+马尾松—芒萁群落、尾叶桉群落、灯心草群落,各布设1个样方进行调查。
①荷木+马尾松—芒萁群落
该群落主要分布在项目西面和南面山地,群落外貌常绿,总郁闭度大于0.9,上层乔木主要为荷木和马尾松,树高一般为4-6米,胸径约为4cm,100m2内有荷木15株、马尾松7株,郁闭度约为0.2;林下灌木层种类亦较少,高度为0.5-1.0m,盖度仅为10%,主要有桃金娘、黄桅子、岗松,100m2内有桃金娘7株、黄桅子2株、岗松1株;草本层高度为0.8-1.0m,盖度达90%以上,芒萁为绝对优势,还有极少量芒草。
②尾叶桉群落
该群落主要分布在项目北面和东面山地,为人工种植的速生丰产林,群落外貌常绿,总郁闭度约为0.8,尾叶桉为群落绝对优势种,林下有荷木、春花、菝葜、岗松、芒萁、山类芦等伴生。尾叶桉高为3-4m,直径约为4cm,100m2内有35株,伴生的乔木有荷木,高度仅为0.4m,直径为0.5cm,100m2内有8株;林下灌木层有春花、菝葜、岗松,高度为0.4-0.6m,盖度约为15%;草本层有芒草、山类芦,高度为0.3-0.5m,盖度为5%。
③灯心草群落
该群落分布在项目东北面低洼沼泽处,面积仅有400m2左右,群落高度约为0.8m,盖度约为80%,灯心草为绝对优势种,偶有岗松伴生。
4.5.1.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项目所在区域地处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组成种类复杂多样,群落外貌和结构相对简单整齐、层次分明。由于受人为干扰严重,项目所在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植被结构一般,植被盖度处于中等水平,生物多样性较低,生态环境质量属中等水平。
4.5.2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将会通过积累、转化、迁移使生物、水体及人体健康受到污染影响。因此,调查土壤环境现状,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可有效反映环境污染物质迁移扩散与转化规律。本评价为了解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实施现状调查。
4.5.2.1监测项目
选择pH值、铅、汞、镉、砷5项。
4.5.2.2监测布点
在厂区内布设1个监测点,在过路塘附近布设1个对照点。
4.5.2.3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综合参照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土壤实验室分析项目及方法规范》。
4.5.2.4监测结果
土壤监测结果见表4.5-2。
表4.5-2 土壤监测结果 单位:mg/kg(pH除外)
采样地点 pH值 汞 砷 镉 铅
厂区内 4.58 0.027 1.68 0.014 29.08
过路塘山地
(对照点) 5.42 0.037 1.67 0.014 30.98
评价标准
(GB15618-1995Ⅱ类) 0.30 40 0.30 250
表4.5-3 土壤环境质量单项污染指数
采样地点 汞 砷 镉 铅
平均值
最大值
厂区内 0.090 0.042 0.047 0.116 0.074 0.116
过路塘山地
(对照点) 0.123 0.042 0.047 0.124 0.084 0.124
4.5.2.5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标准以及内梅罗(Nemerow)污染指数法计算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其评价公式如下:
式中:PN—为土壤污染的综合指数;
Ci—为土壤i污染物实测值;
Si---为土壤i污染物标准值。
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下表。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