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环境保护的主要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11-02-21 互联网 作者:岳世平 A+  A-

1.3健全的机构、合理的规划、高额的投入是其先导
1.3.1健全的机构
1972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国家环境发展部(后改为“环境及水资源部”)。环境及水资源部是新加坡政府负责环境基础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最高行政机构。环境及水资源部下设“国家环境局”和“公用事业局”两个法定机构,分别负责环境保护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加坡的法定机构,主要是为履行某种特别任务,经议会讨论并根据有关法案成立的。法定机构的成立是为了适应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经济这种干预模式而产生的。新加坡政府部门中的法定机构不是纯粹的政府机构,但归属某一政府部门领导,代表政府行使本部门的相应行政管理职能,并通过该部长向议会负责。法定机构是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国有经济实体,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必须清偿国家资助的资金,还本付息,即使申请贷款也同样实行担保和抵押制度。新加坡的社会公共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等需要政府直接加以控制和经营的部门和领域,政府普遍采用设立法定机构的形式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职能同时置于一个政府部门的管理之下,具有突出的合理性,避免因政出多门而带来协调上的麻烦,便于统一管理,提高效率。新加坡政府对环境建设和保护进行了合理的规划。
1.3.2合理的规划
在对水源的规划和保护方面,新加坡政府实行“全民水源”的政策,制定了合理使用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的计划,通过该计划的实施来保证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高质量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作为一个水资源短缺的海岛国家,新加坡政府在水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机构改革,新加坡政府将与水相关的行政部门整合起来,归于环境及水资源部下属的法定机构公用事业局,行政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特别是将水资源和水环境两个问题的管理协调起来。公用事业局除了水源管理和供水管理外,还负责废水处理和回用、洪水控制和废水系统建设等。如在水源管理方面,新加坡处处体现出了规划管理水平的高超。一方面,将水源保护和土地开发结合起来,有效地保护了集水区。由于新加坡的降雨量大,每年约有2350毫米。通过集水区将雨水收集流入现有的14个蓄水池,再输送岛水厂进行处理后进入供水管网系统,高效地利用了天然降水。目前,新加坡的集水区范围已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另一方面,注重“新生水”的开发与利用,则是对水源保护和污水处理有效结合的成果。对于“新生水”的生产,采用膜和超声波两种先进技术,目前每天共生产“新生水”约26万立方米,占新加坡全国总需水量的15%。“新生水”各项指标都优于目前使用的自来水,清洁度至少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饮用水标准高出50倍,而售价比自来水便宜至少10%。“新生水”的广泛应用,既减少了水量消耗,又降低了水价成本,一举两得。
1.3.3高额的投入
对于垃圾、废水、废气等,政府设立了专职部门,帮助厂家和居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目前新加坡的制造业废料有40%已得到再循环使用。政府推行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已在1/7的居民中实施,垃圾收集人员定期发给居民专用塑料袋,定期回收纸张、旧衣服、电器元件等可再生垃圾。新加坡在主要马路上设立了汽车尾气监测体系,不符合“欧洲2号”废气标准的车辆已被禁行。在城市的生活垃圾收集,以及固体废弃物、特别对有毒废料管制、危险性物质管制的处理是新加坡政府环境保护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据新加坡环境局统计,2006年垃圾日处理量为7000吨,其中生活垃圾量为4000吨,随着人口的增长,垃圾的减量和垃圾日处理量的增加是新加坡政府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而高效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有助于把新加坡城市和海岸线的污染降到最低。
新加坡政府管理的四座垃圾焚化厂2006年共焚化了234万吨垃圾(占全部固体垃圾的91%),目前在建的吉宝西格斯大士垃圾焚化发电厂计划将于2009年初启用,以解决未来垃圾量的增加问题。它采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焚化技术,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800吨。垃圾焚化时产生的热量被回收用于发电,所产生的电能除供应焚化厂所需电力,剩余的电力供应给新能源电网。据统计2006年,新加坡垃圾焚化厂发电上网的收入高达9450万新元。同时新加坡政府还立足于长远的未来,投入614亿新元的巨资,兴建位于新加坡南部的实马高岛岸外垃圾填埋场,俗称“垃圾岛”。“垃圾岛”的建设是新加坡固体垃圾处理规划和管理水平的一个杰出体现。该岛位于新加坡本岛以南8公里,由三个小岛屿组成,面积约350公顷,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滨海垃圾填埋场。“垃圾岛”主要用来填埋在新加坡本岛几个垃圾焚烧厂的灰烬和不可焚化的固体垃圾,规划填埋土方总量达6300万立方米,按照目前的填埋速度,预计可使用到2045年。一旦达到土方填埋总量,它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主要由垃圾灰烬填埋而成,而又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人工岛屿。置身于“垃圾岛”,人们丝毫感觉不到一丝垃圾场满地污浊、臭气熏天的景象。岛上阳光充沛、海水清澈。岛周围则是一片很有规模的红树林,吸引着众多的动物在那里栖息生长。“垃圾岛”已对公众开放,经必要的申请程序,人们可以在岛上进行钓鱼、观鸟等娱乐休闲活动。可以说,“垃圾岛”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变废为宝的环境保护事业,同时也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对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的高超水平。
发表评论
0评